IE认知及七手法.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E認知及七手法 ;【摘要】<這次的封面故事要向讀者介紹的是「工業工程」這一行業。雖然它興起的時間已有幾十年,但由於它包羅的範圍廣泛,跨越的學門(field)很多,因此不易顧名思義,相信許多人還是不瞭解何謂「工業工程」。然而,隨著時勢所趨,潮流所至,它的應用範圍已愈來愈廣,今天的「工業工程」已被美國列為五大工程之一,與化學工程、土木工程、電機工程及機械工程齊名。> 一、工業工程是什麼? 什麼是工業工程?這兒有幅連環漫畫,圖中有兩隻背對背被綁在一塊兒的小狗,它倆的前方各有一根骨頭,兩隻狗都急著向前去啃骨頭,卻因背道而馳的拉力,寸步難移,誰也吃不著骨頭。幾番掙扎,兩隻狗終於想出了一個妙法;兩隻狗先一齊轉向一方,把一邊的骨頭咬住,然後再轉向另一方啃另一邊的骨頭,這樣一來,兩隻狗各有骨頭可啃了。漫畫的下方寫著:“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 這幅漫畫雖然不能完全代表工業工程,但是那一行文字卻是工業工程師的座右銘──它意謂著「永遠有個更好的方法!」在工作當中,不斷尋求更容易、更有效率、更經濟而且能令心情更愉快的工作方法,就是工業工程的精神所在。 當然,工業工程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現在且聽我娓娓道來「工業工程是怎麼回事?」 任何一種學問的起源必然有其推動的力量,工業工程亦不例外,它的推動力就是人類不屈于現狀的意願和求盡善盡美的成就需欲(achievement demand)。;人類不屈于現狀的意願,使他想要把事情做得更好。在不斷改善工作的過程中,人類終於瞭解到用科學方法來改善,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原來,改善的過程也不一定要接受什麼特殊訓練,每個人天生就可以運用自己的經驗與本能來達到改善的目的。等到泰勒把科學的方法帶到管理的領域後,這種管理的科學,加上科技的知識才慢慢演變成日後的工業工程。 (一)工業工程的基本觀念 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簡稱I.E.)是一門新興的工程科學。早在1881年左右,泰勒(Frederick W. Taylor)就已具有工業工程的觀念,但實際上工業工程這門學問卻在1920年代才開始,到二次大戰後才略具雛型。在國外,??勒首先提倡「時學研究」,而紀爾佈雷斯夫婦(F.B Gilbreths)則為「工學研究」的創始人。(編注:有關時學工學的起源,可看另頁「工業工程的兩個小故事」一文。)直到1930年代他們的研究才受到大眾的重視,而正式成為工時學(motion and time study),如今工時學可說是工業工程的領域中最基本的一部分,也是傳統工業工程的基本觀念。 泰勒偏重于“作业测定”,吉尔布雷斯则侧重于“方法改善”---IE的创始人;工业工程的两个小故事 在工业工程的领域当中,「动作与时间研究」(motion and time study)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881年,被后人尊崇为「工业工程之父」的泰勒氏(Frederick W. Taylor)首创「时间研究」(或称「时学」)(Time study),后数年纪尔布雷斯氏(Frank B. Gilbrtth)复倡「动作研究」或称「工学」)(motion study)。后因此二学关系密切,无法分割,遂合并称为「动作与时间研究」(或称工时学)。这儿叙述两个故事,来追溯「动作时间研究」的起源。 1898年,泰勒氏工作于伯斯利恒(Bethlehem)钢铁厂,当时该厂雇有铲手工人400~600名,每日于一长约2哩,宽约1/4哩之广场上,铲动各种不同之物料。这些铲手,不用工场所准备的铲子,很多人自己从家中带来铲子,铲煤时,每铲重仅3.5磅,而铲矿砂时每铲竟重达38磅。此种自备铲子的情形与每铲重量之差额,颇引起泰氏之好奇。他想:「铲子的形状、大小和铲物工作量有没有关系?」「究以何种铲重为最经济最有效?」「什么样子的铲子,工人拿了既舒服又铲得多,铲得快?」这些问题实应加以研讨。泰氏乃选优良铲手两名,分在场内不同地点作试验工作,同时用马表(Stop watch)记录其时间,并分别用大小不同的铲子去铲比重不同之物料,并分别记录所用铲子之大小及式样和每铲重量,经多次试验后,发现每铲重量约为21.5磅时,可得最经济,最有效之结果,也就是工作者每日每人可铲最多物料。铲重物时用小铲,铲轻物时用大铲,但每铲重量均约为21.5磅左右。泰氏得此结果后,于是设计各种尺寸大小不同的铲具,; 训练工人,并拟定奖工办法,凡工人能完成规定之工作时,可得日薪60%之奖金,否则派员授以正确工作方法,务使其亦可得同样奖金。经此改善后,原需400~600名工人才能完成之工作,采用新方法后,140名工人即可完成。因之每吨所需铲费减少达50%,而工人工资则增加60%,除去因研究所需各项开支外,每年尚可节省78,000美元。如此不但使工厂的生产量大增

文档评论(0)

职教魏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