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州人成功创业故事
郑良德,41岁,看到他在厂里的忙碌,把生产指挥得井井有条,谁也想象不到在一年多前他还完全是一个石材加工的门外汉。他高挑的个头,体格健壮,走起路似乎带着一阵风。和他交谈,让人明显感觉到的是他的语速快、思维速度快,没那么多弯弯绕绕,喜欢单刀直入直奔主题,有时还让人有一种跳跃感。或许,这正是温州人的特征。他现在是企业的常驻总经理。他说:“投入石材行业,在过去连想都没有想过,现在进到这里面来,似乎完全就是一种想创业的本能。”
郑良德曾经搞了10多年的服装经营,开始经营服装还可以,但是后来经营的人越来越多,加之经营成本的大幅提高、外面欠账多和整个市场的动荡不稳不景气,使服装经营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以至最后举步维艰。“永远都不安于现状,永远都不会坐以待毙”,这是郑良德作为一个地道的温州人所具有的最大特征。他在寻找一个值得自己全身心投入的商机。
施良国也是温州人,是郑良德的朋友。施良国在商场上可以说是一个游刃有余的高手,他投资于多个行业,其中,幕墙公司是他投资的对象之一。2021年的一天,在上海的一个工地上,他第一次认识了奇台石材卡拉麦里金。它挂在墙上金光灿烂,富丽典雅,十分少见,这不禁让他眼前一亮。凭着他多年从商的直觉和他对幕墙材料的了解,认为奇台石材决非一般,其中一定蕴藏有巨大商机。于是,很快他满怀着希望来到了奇台进行实地考察。当时,奇台已经落户了50多家石材企业,并且还有不少企业在办理落户手续。园区里到处机器轰鸣,车来人往,矿山也是一片繁忙,那金黄色的荒料源源不断地运下来,来自全国各地要货的客商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目睹着眼前的这一切,投资卡拉麦里的决定在施良国的脑子里已经形成。
温州人不仅脑子灵活,在商海中高人一筹,而且善于抱团,互相借力,共同发展。2021年,施良国找到郑良德,说明自己想投资奇台石材后,与正在寻找创业商机的郑良德不谋而合。2021年上半年,施良国带着郑良德再次到了奇台,对石材业进一步进行考察。之后,他们回到温州又联系了其他两位商界朋友,四人决定共同入股,投资开发奇台石材。随后,他们很快申请注册了博鑫石材公司。
“博鑫”,取博采众长,合作发展之意。代表着温州人的一种团队精神,靠着它温州人走向了成功,并成为商界的骄骄者,这在奇台博鑫石材公司也不例外。现在,该公司占地面积50亩,已经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自己的花岗岩矿山和花岗岩加工厂。现在,已完成了一期工程,建成了3800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和15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楼,安装有12台大型荒料切割机和一台自动磨光机,以及切边机和手动磨等。预计今年可生产板材8万平方米。而这一切,从今年4月底动工到8月底建成投产,仅仅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在今年新建的石材企业中建设速度是比较快的。有人说这是温州人的速度,而郑良德却说:“这是抱团创业的结果。”
从做其它生意到石材生产经营,无论是对郑良德还是对他的伙伴们来说,面临的都是新行业的新挑战,如何才能经营好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对他们来说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并没有难倒他们,在矿山和石材加工车间,他们专门请来了技术和管理都是一流的专业人员,使企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他们自己也在加紧学习,逐渐由外行转变为内行。
他,和《温州一家人》里的周万顺一样,有着同样的坚韧执着和不服输,唯一与周万顺做过鞋、采过油等不同经历的是,他只执着一件事情:做鞋。
时至今日,他还清楚地记得,27年前自己“闯”杭州和苏州,做成自己第一笔300双订单鞋的经炼。也正是有了那次磨练的经历和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的企业才蓬勃发展成为浙江省最大的鞋类出口企业。
那是在1985年,他才19岁。当时,他已经有了3年制鞋工作经验,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准备回家创业办厂。当年,他有朋友在杭州发展,他决定去有市场前景的杭州试试看,于是亲手设计、制作了十几款女士时装鞋,然后提着这些样品,带着百把块钱,一个人坐着客车从温州南站赶往杭州。结果,在杭州并没有接到任何一张订单。又坐车前往苏州,前几天仍然一无所获。
后来,他风尘仆仆地赶赴江苏省进出口服装鞋帽公司。一进门见到经理,他就迅速地将样鞋整整齐齐摆放在那位经理面前,看着面前这位经理的脸色,他年轻的心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因为所有的希望就寄托在这里了,他太需要听到对方肯定的回复了。
那位经理爽快地签了300双的订单。签单的瞬间,他真的有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动感觉。他向客户郑重承诺:自己准时上门交货!
他后来的从业生涯,就是从这一个订单开始的。这件事让他更加坚定了做人做事要坚持和专一,一心一意做好鞋业,不到最后关头自己决不放弃。
2021年,他的企业鞋类出口量超过2000万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