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鉴赏诗歌的技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的技巧 ?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常常涉及的内容。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分析其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综观近年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考查形式。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仅极个别地区采用客观题的形式。2.考查内容。主要有:(1)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如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第14题;(2)考查辨析诗歌所运用的表达方式;(3)考查诗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效果;(4)考查结构上的谋篇布局。 考生在备考时,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审视整首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其次,从诗歌的结构入手,理清诗歌的思路,辨析其表现手法;最后,纵览全篇,多角度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即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多方面去综合分析。预计2018年高考仍会侧重于综合考查表达技巧,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考向一 ? ?抒情方式 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菊 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感 遇 【唐】李白 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 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 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 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 两首诗都刻画了“菊”的形象,但在表达情感时二者的作用却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唐诗借景抒情,通过遥想故园菊花的开放,感知秋天的来临,从而触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菊花是情感的触发点。李诗托物言志,以菊自喻,通过写菊的“茎疏叶且微”,虽“自有芳菲”却“徒沾清露辉”,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来象征自己不得赏识的际遇。 ? 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越调】平湖乐 王 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①。入手②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③。江山信美,终非吾土④,问何日是归年。? 【注】①练:白色的绢。②入手:到手。③春风面:比喻女子姣美的面容。④吾土:故乡。 请简要赏析这首元曲在抒情上的手法。 【答案】此曲在抒情上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作者写他乡之美,所写景色愈美,愈反衬作者的思乡之烈,归心之切。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的能力。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明白抒情是表达方式的一种;其次,要结合这首元曲来具体分析。考生分析该元曲内容可知,上半部分写风光美丽,但下半部分的“终非吾土”一句点明作者身在异乡,所以曲中写的虽是“乐景”,抒发的却是“悲情”。 名师点睛 四种常见的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诗(词)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方法。 2.借事抒情。借助于事件即人们的行为举止来抒发感情,通常是选取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场景、片段和事件来抒情达意。 3.托物言志。诗(词)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词)中的物一般带有人格化的色彩。如第1题中,李诗中展现的正当盛时却无人采摘的“菊”的形象,就是诗人借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的载体。 4.咏史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自己的思想,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借古讽今,就是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之事;二是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考向二 ? ?修辞手法 ?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自兴国往筠宿石田驿南二十五里野人舍 苏 轼 溪上青山 三百叠, 快马轻衫来一抹。 倚山修竹有人家,横道清泉知我渴。 芒鞋竹杖自轻软,蒲荐松床亦香滑。 夜深风露满中庭,惟见孤萤自开阖。 简析首联使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 【答案】首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写诗人骑快马着轻衫,在群山中一抹而过,以此传达了诗人骑马行进于山中的轻松愉悦之情。 ?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酬李端校书见赠 司空曙 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 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逢酒客春游①惯,久别林僧夜坐稀。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②胜荷衣。 【注】①春游:唐朝官员有春秋两季游玩的习俗。②簪弁:簪,冠簪;弁,礼帽。都是官员身上的服饰。 【答案】本诗尾联中“莫将簪弁胜荷衣”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端怎样的态度? 借代,“簪弁”指代官场生活,“荷衣”指代田园生活。表达了作者委婉地劝勉李端不要贪恋官场荣华,而要选择田园生活的态度。 【解析】考生解题时,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如“簪弁”“荷衣”,然后联系诗后的注解可知,前者指官员的服饰,那么后者应该指田园生活中的服饰。由此可知这里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此处考生要注意“借代”和“借喻”的区别,前者重在代,有相关性;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