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务 图标元素 商务 图标元素 精品讲义 2021年7月23日编制 Excellent handout 2021年7月23日编制 Excellent handout Excellent handout (Excellent handout training template) 喹诺酮药物的比较 (适用于讲座,演讲,授课,培训等场景) 喹诺酮药物的比较 喹诺酮类药物的比较 2015届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学员 抗感染专业 定义 喹诺酮类(quinolones)抗菌药是指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或称吡酮酸)母核的一类药物。 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II(DNA回旋酶) 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IV 其它 DNA回旋酶使DNA保持高度卷紧状态,G-菌 拓扑异构酶IV负责将子代的DNA解环,G+菌 抑制细菌RNA及蛋白质合成, 诱导菌体DNA错误复制,抗菌后效应(PAE)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DNA合成 过敏反应少 与其它抗菌药 无交叉耐药性 繁殖期杀菌剂 稳定性好 剂型多样 抗菌谱广 抗菌力强 口服吸收好 组织浓度高 特点 萘啶酸 1962 第 一 代 1973 吡哌酸 第 二 代 1994 Levofloxacin 左氧氟沙星 司帕沙星 1997 曲伐沙 星 格帕沙星 1985 替马沙星 1986 1992 氧氟沙星 Norfloxacin 诺氟沙星 1984 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物 环丙沙星 依诺沙星 1993 第三代 第四代 帕珠沙星 吉米沙星 加雷沙星 西他沙星 加替沙星 克林沙星 2000s Moxifloxacin 莫西沙星 1999 发展史 四代喹诺酮药物比较 ? 药动学 特点 抗菌谱 抗菌强度 临床应用 现状 第一代 血药浓度低 组织浓度低 大多数G-菌 + 泌尿道 感染 已淘汰 第二代 血药浓度低 尿药浓度高 大多数G-菌、 部分G+菌、铜绿 ++ 肠道感染 尿路感染 较少 应用 第三代 血药浓度高 组织分布广 半衰期长 G-、G+、铜绿、 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分枝杆菌 +++ 广泛 广泛 应用 第四代 吸收快 组织分布广 半衰期长 G-、G+、铜绿、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分枝杆菌、厌氧菌 ++++ 广泛 广泛 应用 改变构效后喹诺酮药物特点 1.氟喹诺酮抗菌活性增强(C6位引入氟); 2.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中枢渗透性较强(C7有甲基哌嗪环); 3. 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对非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有抗菌活性(R1有环丙基和X8甲氧基); 4.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司帕沙星 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 呼吸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指对多数呼吸道病原有很好的杀菌活性,且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显示容易进入肺脏组织和支气管分泌物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 体内过程 吸收 除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外,大部分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达80%-95%;食物一般不影响药物的吸收,但左氧氟沙星应避免与乳制品、多种维生素、铁剂和抗酸药同服;奶制品影响环丙沙星的吸收,对莫西沙星无影响。 体内过程 分布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4-30%),分布广、组织浓度高; 代谢 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氧化; 体内过程 排泄 大多数药物主要经肾脏排出;肾功能减退感染患者,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等,应根据肾功能减退情况减少该药剂量;肝功能减退感染患者,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诺氟沙星,按原治疗量应用;氟罗沙星,严重肝病时减量慎用。 体内过程 半衰期 较早开发的该类药物血浆清除半衰期一般在3~8h,需每日2~3次给药。近年研发的新药中t1/2呈延长的趋势;如盐酸莫西沙星半衰期12~15.2h,每日给药1次。 泌尿生殖道感染 呼吸系统感染 消化系统感染 其它感染 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包括成人患者 伤寒沙门菌的治疗 骨骼系统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四年级体育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 客运专线桥梁盆式橡胶支座暂行技术条件.doc VIP
- IEC62271中文版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pdf
- 凝血障碍诊断规范团体标准.docx VIP
- 人教小学音乐四上《6.4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王敏敏]【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doc VIP
- GB50487-2008 (2022年版)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pdf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学术英语(华理 )》单元测试考核答案.pdf VIP
- 通达信高级公式系统.doc VIP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024版 教材课后思考题答案.docx
- 2025-2030中国戊酸雌二醇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