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2章9讲s.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第9讲 两宋时期的学术、 教育与文化 《中国古代史》下 2013-2014春季学期 内容提要 一、宋学(新儒学)的兴起 二、教育的发展与普及 三、史学成就 四、文学与艺术 一、宋学(新儒学)的兴起 (一)中唐以来的学术转向与儒学复兴 (二)关于“宋学” (三)理学的产生 学术派别的相互渗透,学术思想的大整合 《大学》: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理学” 的提出 程颢: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 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 —钱 穆 三、史学成就 宋朝是古代史学的鼎盛期,新史体先后创设,长篇巨著多,史学家成就大,地理学和金石学获得了很大发展。 《资治通鉴》在中国 史学史上的影响 派生出新的史书体裁: 在《资治通鉴》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续作: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毕沅《续资治通鉴》等,均是仿《通鉴》体裁之重要史学著述。 新学科的出现:金石学等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形成于北宋时期。 金石学代表作: 北宋欧阳修《集古录》、刘敞《先秦古器记》、吕大临《考古图》、王黼《宣和博古图》、赵明诚《金石录》; 南宋洪适《隶释》《隶续》、洪遵《泉志》等。 郑樵《通志》,以金石别立一门,立于二十略之列。 金石学一科开始在中国成为专门之学。 宋代金石学诸书为研究五代以前,尤其是研究商周秦汉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四、文学与艺术 (一)古文运动的胜利 (二)宋词与宋诗 (三)绘画艺术 古文运动的胜利: 文体文风改革 《宋史·选举志》:  嘉祐二年(1057),欧阳修知贡举  时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浸失浑淳。欧阳修知贡举,尤以为患,痛裁抑之……既而试榜出,时所推誉,皆不在选。浇薄之士候修晨朝,群聚诋斥之,街司逻吏不能止。至为《祭欧阳修文》投其家,卒不能求其主名置于法。然自是文体亦少变。 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 历时二百多年的古文运动,既有鲜明的理论主张,也有丰硕的创作成果;不仅确立了新的文学语言、新的散文范式,而且确立了“文以明道”这一重要理念,延续了儒家的道统。 古文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运动,从一个侧面为中国文化开启了新的历程。 “词”与“曲”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词所配合的音乐是燕乐(在宴会上演奏的一种音乐)。燕乐的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从西域传入的西北各民族的音乐,乐器以琵琶为主。 时代的歌声 宋词以其高度的繁荣与唐诗并称。《全宋词》共收录词人1330多家,词作19900多首。参与词之创作者相当广泛。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诗人,同时都是词作之大家。主要以词名世的,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一些本不以文学著称的政治家、军事家如范仲淹、岳飞,也有很好的词作。 宋代文人社会责任感与个性自由高度整合,以诗述志,以词娱情。 宋词的发展,适应了繁华的都市生活以及社会娱乐消费的需要,这本身即是一种文化现象。 宋词不断创新变革。经过宋代三百多年上自朝廷下至市井的歌唱,中国文学有了更细腻的感觉和表现,中国文化也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咏庐山 ?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步辇图 部分图片来自邓小南教授《宋史》课件,特此致谢! 中唐以后,“倚声”“填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至宋代蔚为大观。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四、文学与艺术 (二)宋词 1 四、文学与艺术 (二)宋词 2 风神情韵 vs. 筋骨思理 自然意象 人文意象 四、文学与艺术

文档评论(0)

qingfengxu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来源于网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