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与有机农业-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村落与有机农业-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村落与有机农业 我们谈到有机农业,大都重视有机农业技术,如何施肥、灌水,如何防虫治病,如何净化环境和肥沃土壤,围绕这些内容出现了诸多技术,还有了不同的有机农业门派。但是人们普遍忽视了一个有机农业的重要因素,即村落的存在。村落不仅是有机农业的重要载体,也是有机农业可持续的重要保障。那些要农业不要村落,或者对村落与农业的关系视而不见的做法,难以形成真实的有机农业环境。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有机农业和村落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没有农业就没有村落,村落是围绕农业(而且是可持续农业)发展起来的;村落反过来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没有村落做支撑,有机农业往往成为无源之水。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近地就地生产 村落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不仅在于这些村落在空间布局以及与自然环境的相处上往往构思巧妙,常常是坐落在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之中,与周边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形成了人类理想的聚居地。更主要在于这些村落十分方便生产,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近地就地生产。就近就地生产可以节省劳动时间,方便田间管理,这是农业生产特点所要求的,因为农业生产(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时时刻刻需要农民的照料和应对各类突发的灾害。远离土地的农民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近地就地的农业活动逐渐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农民的生产与生活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农民种自己的菜园,在院子里养鸡种菜,既是生产,也是生活活动的一部分。近地就地形成的微田园、田园综合体,也是当今发展旅游的重要景观资源。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新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对这一概念有很多解释,其中不少解释就忽视了近地就地农业生产的原则。由此我们想到,那些撤点并村、让农民集中上楼的做法,让农民远离土地,严重违背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律,削弱了农业生产,也严重消灭着优秀的农业文化,决策者和实践者都应该向村落汲取智慧。 由于近地,使得人们熟悉和了解周边自然环境、农业环境甚至地块特点,形成了有地域特点的地方知识和传统技艺。对农民来说,一块土地种什么、怎么种,才能产出更好,他们都了如指掌。农民把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地质和耕种技艺有机结合起来,发现和培育出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产品。很多名牌农副产品都是以传统村落为载体的,如浙江的龙井村。由于农业产品品质受小气候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有时特殊品质的农产品只表现在很狭小的地理环境中,换个地方就长不出特色品质的农产品,没有长期的近距离观察、体验、反复比较是难以发现的。这种长期的观察体验,就依赖于村落的存在。我的家乡位于房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那里自古以来生产柿子,被誉为“磨盘柿第一村”。附近的村庄都种柿子,但是只要离开这个村庄,柿子的品质就发生了变化。其实就是在这个村子里,柿子的品质也是不一样的,真正具有典型特色品质的百年老柿树园就集中在一个自然村的某片山前小气候里。中外很多学者都考察过这里的小气候特点,日本专家得出的结论是:这里的特殊小气候造就了柿子的特殊品质,与品种无关。这种差异是如何被发现的呢?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不断比较的结果。试想,如果没有了村落,一个外来人,一个陌生的经营者,怎么可能发现果实品质的细微差异? 二、?循环农业 有机农业本质上是循环农业,而村落是形成循环的重要节点。村落的生态循环思想主要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在宏观上,村落的生态循环体现的是自然界与村落的交互过程,农业生产是这一过程的中介或者连接点。如大自然中的太阳光照以光能的形式维持和促进了农田作物的生长,而农作物收割加工后变成了村落生活主要的食物和营养能量来源,有了食物和营养能源,村落才能进行作物栽培、发展养殖业、开展社会交往以及文化娱乐活动等等。 在微观上,村落的生态循环一方面实现了村落环境的净化,另一方面为有机农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村落活动产出的各种垃圾与废弃物经过村落的循环,在自然界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如大气扩散、土壤降解等,能够快速被分解,从而避免造成对村落环境的污染。正是有了村落环境的还原和净化,村落的生态才更接近自然,人们也才能享受到乡村中的新鲜空气和优美的田园风光。在农业生产上则体现为循环农业。传统村落中的农业是典型的有机农业,一切来自土地,又全部回到土地之中,是对大自然干扰最小的农业类型。在传统村落中存在三个循环:一是种植业内部的循环,比如大家熟悉的秸秆还田,农民会把秸秆、杂草通过沤肥、堆肥等办法发酵变成有机肥;二是种植业与养殖业的循环,比如农民种出来的粮食供家人食用,加工粮食产生的糠、皮、渣子等用来养家禽家畜,作物秸秆可以用来做饲料,养牛、养羊、喂骡子、喂马,动物的排泄物是上好的有机肥;三是农民生活与生产之间的循环,厨余可以作为家禽家畜的饲料,连刷锅水都当成“泔水”喂猪,人的生活垃圾连同家禽家畜的排泄物都作为有机肥回到田间,通过这些循环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laif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张来法,1962年生人,山东农业大学农业教育本科学历,嘉祥县农业局农业经济发展中心高级农艺师。济宁市十大科技精英、市百名优秀科技特派员、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县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称号。共获市级以上农业科技成果15项,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46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