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乡村发展进程与乡村振兴路径
摘 要:乡村发展是乡村地域系统循环累积与动态演化的结果,全面梳理乡村发展历史脉络与地域分异格局,对于科学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人地系统科学认知,本文解析了1978—2050年中国乡村发展演化进程,探讨了乡村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揭示了中国县域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而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及其路径对策。研究表明:(1)中国1978—2050年的乡村发展可划分为解决温饱、小康建设和实现富裕三个主要阶段,是一个由低水平、基础型向高质量、创新型不断发展的过程;(2)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乡村转型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是乡村发展演化到一定阶段后,为解决其面临的突出问题以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战略选择;(3) 2017年中国57.3%的县域乡村振兴综合水平介于0.40~0.50之间,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地域分异,并具有显著的聚集特征和正相关性;(4)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重在科学识别乡村振兴的瞄准区域,综合研判乡村发展演化的趋势,系统诊断乡村地域类型的主导制约因素,全面认知城乡耦合互动的逻辑关系,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 引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根本性问题[1]。只有“三农”问题解决好了,才能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距,进而充分发挥城市对乡村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乡村对城市演进的基础支撑作用,形成工农互补、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2,3]。然而,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和“重城轻乡”战略的影响与制约,中国城乡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显著,集中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及其引发的农村空心化、“城进村衰”和日趋严峻的“乡村病”等问题,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5,6]。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着眼于城乡关系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党的“十九大”适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科学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此背景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的对象及其空间载体是乡村地域系统。作为一个由城乡融合体、乡村综合体、村镇有机体、居业协同体等组成的地域多体系统,乡村地域系统是特定乡村地理空间内人文、经济、资源、环境等多种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在乡村地理学领域的深化和拓展[6,7]。因此,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综合解析乡村发展演化的过程、格局和机理,探讨乡村人地系统优化路径,对于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地理学视角下的乡村振兴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认知和概念内涵剖析[6,8]、地域类型与振兴模式诊断[9,10,11,12]、典型问题识别与实现路径选择[8,10,13,14]、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验借鉴[15,16]、乡村振兴规划理论与技术方法[17,18,19]等方面。科学研究的开展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极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实践。然而,受“学术研究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这一学科发展宗旨的影响,国内地理学关于乡村振兴的系统研究主要开始于党的“十九大”之后,对其基础理论、技术方法等内容的探讨相对不足。乡村振兴空间格局的量化分析主要集中在宏观的省域层面[20],缺乏对中观市域和县域、微观村域等更小尺度乡村振兴水平的综合认知。面向新时代的新特点、新趋势,亟需进一步深化乡村振兴理论探讨与典型示范、学术研究与国家战略等内容的有机结合。
乡村振兴是继统筹城乡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后,党中央关于乡村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又一重大创新和飞跃[6]。从战略要求看,乡村振兴重在打破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通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乡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难题寻钥匙、找抓手,从而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21]。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及人地系统科学为指导,以乡村地域系统为研究对象,遵循乡村转型、城乡转型以及系统演进的过程性和规律性,本文深入探讨1978年改革开放至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期间中国乡村发展演化的进程及其主要特点,剖析乡村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揭示2017年中国县域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格局,并面向“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关键问题及其路径,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决策参考。在理论方面,本文深入解析了中国乡村发展的过程性、地域性及其循环累积效应,探讨了乡村转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内在关系;在方法方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农人”的起源、现状与未来研究-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 编制村庄规划应把握的四条原则-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 从一把挂面看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的包装问题-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 从责任田实践到家庭承包制—基于安徽的考察-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 村落与有机农业-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 单纯提高村干部的待遇方法错位-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 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 发展“中医农业”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之路-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 共同富裕的在地化经济基础与微观发展主体-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 重视农业防灾减灾夺取粮食和农业丰收-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 总结脱贫攻坚实践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经济学及农业经济专业毕业论文资料.docx
- X波段台风雷电监测雷达建设项目(烟台)环境影响评价 报告书.docx
- 艾美科健(中国)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高端动保制剂扩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 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 玻璃纤维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 电力电缆综合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 电力金具、光缆金具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 东泰昌盛建材有限公司再生新型建筑材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
- 废旧砖块切片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最近下载
- 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同名27124).doc VIP
- FIDIC合同条件下竣工结算审计.pdf VIP
- 长期健康团体医疗保险产品介绍.ppt VIP
- 2025-2026秋学生国旗下演讲稿(20周):第十一周让诚信的光与友善点亮童年——爱身边每个人--养成教育.docx
- (高清版)B/T 42594-2023 承压设备介质危害分类导则.pdf VIP
- GB+18613-2020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docx VIP
- 点 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试卷(原卷版).docx VIP
- 文物建筑勘查设计取费标准(2020版)(试行).pdf VIP
- 2024年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机关及所属参公单位遴选公务员笔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原子物理学全本课件(褚圣麟,第一至第十章全部课件).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