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风湿病科--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pdfVIP

42-风湿病科--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肌痹(多发性肌炎 / 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 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ZY/T001.1-94 )和 《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年)。 以肢体肌肉软弱无力,肌肉酸痛,皮肤不仁为特征,初起可急骤出现,继则 手软难握,臂软难举,足软难履,甚则累及咽、颈项及胸部肌肉,严重者可出现 复视、斜视、声嘶、吞咽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伴或不伴特征性皮肤损害者均 可诊断为肌痹。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10 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多发性肌 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 。 (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 (2 )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肌酸磷酸激酶( CK)升高。 (3 )肌电图示肌源性异常。 (4 )肌活检异常:肌纤维变性、坏死,细胞吞噬、再生、嗜碱变性,核膜 变大,核仁明显,筋膜周围结构萎缩,纤维大小不一,伴炎性渗出。 (5 )特征性的皮肤损害 (①眶周皮疹:眼睑呈淡紫色, 眶周水肿;②Gottron 征: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背面的红斑性鳞屑疹;③膝、肘、踝关节、面部、颈部 和上半身出现的红斑性皮疹) 。 符合 1~4 条中任何 3 条或以上可确诊多发性肌炎,同时有第 5 条者可诊断 为皮肌炎。 轻型:诊断明确,但临床稳定, 所累及的靶器官 (包括肺脏、心脏、消化道、 肾脏等)功能正常或稳定,呈非致命性。 重型:诊断明确,肌炎病情活动明显,伴有重要脏器累及并影响其功能;病 情危重而凶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者。 (二)证候诊断 1. 湿热阻络证:肌肉酸痛肿胀, 四肢沉重乏力, 发热,食欲不振,二便不调, 热毒炽盛时还可见皮肤散在红斑, 以眼睑周围和胸背部为多, 色多红紫, 甚则溃 烂,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 寒湿痹阻证:肌肉酸胀、疼痛或身体困重乏力,恶寒发热或畏寒肢冷,皮 疹颜色紫暗,舌淡苔白腻,或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或濡缓。 3. 脾肾不足证:肌肉酸痛,松弛乏力,精神倦怠,身体消瘦,声低懒言,动 作迟缓伴腰膝酸软,皮疹颜色淡红或暗淡,面色晄白,二便不调,夜尿较多,舌 淡苔白,脉沉或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 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祛湿,解肌通络 (1)推荐方药:四妙散合柴葛解肌汤加减。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 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白芍、羌活、白芷、生姜、大枣、石膏等。或具有同 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 (2 )中药热奄包或中药封包外敷: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清热祛湿通 络中药外敷于患者病变部位。 (3 )中药熏蒸(熏洗):使用中药熏蒸治疗仪,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清热祛湿 通络中药煎剂约 1500ml 放入药箱中,调节至适当温度,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人 的耐受程度不断调整温度。每次治疗时间不超过 1 小时。 2. 寒湿痹阻证 治法:散寒祛湿,解肌通络 (1)推荐方药: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制川乌 ( 或制附片 ) 、桂枝、赤 芍、黄芪、白术、当归、薏苡仁、羌活、防己、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 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 (2 )中药热奄包或中药封包外敷: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温经散寒祛 湿通络中药外敷于患者病变部位。 (3 )中药熏蒸(熏洗):使用中药熏蒸治疗仪,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温经散寒 祛湿通络中药煎剂约 1500ml 放入药箱中,调节至适当温度,治疗过程中应根据 病人的耐受程度不断调整温度。每次治疗时间不超过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