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docVIP

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活在城市的人们面临的工作和进修等压力越来越大,如长期出国或外地学习、异地挂职锻炼、异地工作等,在这一过程中,导致城市家庭子女无法进行照顾和陪伴,因此常常寄宿在条件较好的私立学校或由家庭保姆、祖父母抚养等,由此城市留守儿童随之产生[1-2]。实际生活中,农村留守儿童已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城市留守儿童们却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拥有着良好的物质条件,成为容易被人们和社会忽视的群体[3]。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对长沙市627名城市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城市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不同心理健康维度的得分情况,为研究城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对长沙市两所小学符合条件的6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监护人知情同意、具有长沙市户籍、自愿接受调查者作为调查对象。排除非有效问卷23份后回收有效问卷62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46%。其中将父母一方或双方除在校时间外长时间无法陪同子女的儿童划分为留守儿童。本研究研究对象中包含留守儿童306人,非留守儿童有321人。1.2方法。儿少心理健康量表(MHS-CA)采用由程灶火等学者,在借鉴目前国内外儿童心理健康评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心理测量学原理编制的,也反映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全量表的α系数为0.847,分半信度为0.800[4]。通过量表中的计分方法,将每个分量表(维度)所包含条目的得分相加得出分量表的得分,然后按量表各维度5种健康状态常模查出每个心理维度对应的健康状况。见表1。1.3统计。处理所得数据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结果 2.1长沙市城市儿童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调查结果显示,城市留守儿童在情绪维度得分为(9.06±2.38)分,意志行为得分为(16.20±3.90)分。城市留守儿童情绪维度和意志行为维度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存在统计学意义(t=-4.162、-2.853,P 3讨论 本调查对城市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进行比较,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的意志行为和情绪维度得分低于非留守儿童。再对两者的心理健康和非健康状态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同样也发现留守儿童在意志行为和情绪维度的非健康心理状态的检出率高于非留守儿童。情绪维度包括了儿童的焦虑体验、愉快体验、情绪反应3个条目,意志行为包括了儿童的行为、活动、兴趣、人际交往、健康关注5个条目[5]。这说明城市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和不良行为问题。许多研究表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在心理健康方面处于劣势地位[6]。国内学者发现,由于父母忙于工作,在家时间短暂,孩子长期缺少与父母共处的机会。他们强烈地渴望父母的关爱,但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容易引发孤独等心理问题,由于城市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内心世界自我封闭,叛逆心理极强,容易冲动,抵触情绪严重,容易和老师、同学以及家庭成员发生对抗矛盾,同时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拒人于千里之外,常表现为“冷漠”“不礼貌”“暴躁易怒”“敏感多疑”“爱恶作剧”等不良情绪和行为,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问题学生”。 城市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是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抚养者真正能做到关心留守儿童心理需要与情感需要,树立适当的榜样,帮助儿童将社会规则逐渐内化;学校应该加大管理力度、教育力度,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尊重,真正的重视心理健康课,教授保持心理健康的科学简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傅王倩,唐文君,黄晓磊,等.初中留守儿童歧视知觉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基于自尊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J].基础教育,2017,14(3):96-103. [2]马文燕,陆超祥,余洋,等.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在一般疏离感与主观幸福感间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4):619-622. [3]刘梦.城市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7. [4]程灶火,袁国桢,杨碧秀,等.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01):15-18. [5]王慧莹.城市留守儿童面临多重教育问题[N].中国妇女报,2014-08-26(03). [6]黄杰,朱丹,温子凤,等.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比较研究———基于SCL-90问卷调查的元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3):61-65.

文档评论(0)

天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