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哲学论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阳明哲学论文 【摘要】王阳明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受到的重视不是很多,就像他在明朝社会的官场上,人人都觉得他奇才盖世,但他却仕途坎坷,始终不被重用一样。王阳明所创立的心学是块真金,但是它与统治阶层历代推崇的理学相悖,所以自然要被埋在土里。这在中国社会是一个既奇怪又不奇怪的问题。这么说吧,并不是所有真金都会发出光芒的,关键要看人们是把你埋在土里还是放在耀眼的柜台上。本文探讨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无在乎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而在于其思想价值对于当今社会有无所补,有无必要推陈出新,把这块真金从土里挖掘出来放在耀眼的柜台上? 【关键词】王阳明 心学 一、 王阳明哲学思想简介。 王阳明,浙江余姚人公元1472-1528年,明朝大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是历史上少有的文武全才,全能大儒。 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精髓在于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即人们所命名为的心学。而朱熹理学的核心则是存天理,灭人欲,心学是对朱熹理学的一场修正,而在中国历史上,朱熹的理学曾是统治阶层信奉的正统思想,因而王阳明所创造的心学在与理学的冲突中曾遭到统治阶层的排斥。在历史上,知朱熹理学的人多,知王阳明 心学的人少。 王阳明认为:朱熹要求人们绝对服从抽象的“天理”是没有道理的,更不符合现实社会的客观实际。他认定“天理”就在每个人自己的心中,主观唯心地要求人们“知行合一”,通过提高自己内心的修养和知性,消除每个人自己的私欲和杂念,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即所谓的“致良知”。他主观唯心地要求封建王朝:对人类实施教化,应该把道德伦理融入到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去,以自我的“良知”代替私欲,就可以消除“心中贼”。他认定:“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并坚决地发出了“至善只是此心纯乎天理之极便是,更于事物上怎生求?”的反问。《王阳明全集》的开篇《知行录之一·传习录上》就明确了王阳明的“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的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二、 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由来。 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其家庭背景、个人生活经历、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的。 1、王阳明的家庭背景对于其成长道路的影响。 王阳明是在一个世代书香,却淡泊名利的特殊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王阳明的六祖王纲在元末就文武双全,小有名气,会筮法,会相面。但是却隐居山间,直至70岁时还是被刘伯温推荐到朝中当了兵 部郎中。王纲死后留下先世遗书,说:但勿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正如《王阳明大传》一书作者周月亮所著:王阳明祖上三代人耕读养气,不失江左望族的余风,已殊为可观。王阳明继承了先祖的仁义和乐、与人交际亲切蔼然而尊严不可侵犯的个性,敏捷练达的才智,处逆心顺的作风, 组织能力强,百务纷陈,应之如流;在危疑震荡之际,能卓然屹立的大丈夫气概。而正是上述这些人性气息,奠定了王阳明未来的走向圣贤的道路。 2、曲折的生活阅历中升华出来的人生真实感悟。 王阳明早期师承朱熹,曾按朱熹格物致知的教诲坐在竹子前七天七夜,不顾风吹雨淋,不吃不喝,以图穷竹子之理,最终这“理”没格出来,倒是格出了一场重感冒。从此,他对朱熹的理学产生了怀疑。在龙场的缺衣少食、举目无亲的贫困生活中,王阳明发现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由此创造了他的心学基础。他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而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王阳明走出贵州龙场,之后便一生在官场上游走。在担任地方官时,曾造福一方百姓;在挂帅剿匪时累立奇功,曾大破宸濠之乱,平定江西匪乱。可是这些功业并没有给他带来吉祥,相反,却遭人嫉妒与陷害,使他遭受了更多的磨难。晚年他奉旨去两广平定少数民族起事,胜利后返回途中病逝于船上。王阳明用自己一生的立德、立功、立言,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临终前,他的学生周积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指着胸口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社会环境对于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熏陶。 王阳明所处的时代位于明朝中期最为腐败,最为黑暗的时期。正德皇帝昏庸无度,整天沉浸于声色犬马之中,不理朝政,把江山大权整个交到了太监刘瑾手中。刘瑾利用手中的大权,专横跋扈,设立了历史上令人胆寒的东厂、西厂,专事迫害忠良,镇压百姓。于是,各地的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社会动荡不堪,贤良志士遭受压制,奸臣贪官小人得志。王阳明生活在这种时代,自然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也正因为如此,心学在乱世中产生了。心学的产生,如慢慢黑夜中的一盏明灯,既照亮了个人的心,也照亮了社会。对于个人,人们可以用内心的平和、无私来抵御外界的混浊,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