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佛教学派.pdf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佛教学派.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佛教学派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的佛教学派 ? 南北朝时期,众多学派的出现成为佛教中国化进程中一道特 殊的风景线,它们从不同的理论方向推动了中国佛学的完 形。在译介佛教经论的同时,中国僧人开始倾心于对佛教义 理的探究。特别是在南朝,经论的讲习之风大盛。僧人务期 兼通众经,广访众师听讲,一些人也渐以讲经知名,并各有 专精。由于讲习经论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众多以弘传某部经 论为主的学派,如毗昙学派、涅槃学派等,其学者也相应地 被称为“毗昙师” 、“涅槃师”等,这些学派虽也有称“宗” 的,但事实上尚不能算是真正的宗派,它们只是为隋唐佛教 宗派的创立准备了理论条件。当时较有影响的佛教学派主要 有: 1.毗昙学派和俱舍宗。毗昙学派是专门研习并弘传小乘说 一切有部论书《阿毗昙》的佛教学派,主要通过对法相的分 析表述“四谛”等基本思想,论证解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毗昙学借东晋道安和慧远的提倡而开始在南北同时流传,至 刘宋时形成了学派。著名的学者很多,北方首推有“毗昙孔 子”之称的慧嵩。当时其他论师兼习毗昙的也很多,义学僧 人大都对毗昙学有所涉猎,这可能与他们视毗昙学为佛学之 基础有关。南朝末年真谛初译《俱舍论》 ,由于此论的体系 在诸阿毗昙中特别完整, 名相解说最为简明, 因而受到欢迎, 毗昙学派的一些学者也逐渐转向对《俱舍论》的研究,成为 俱舍师。 2 .涅槃学派。涅槃学派是以研习并弘传大乘《涅槃经》而 得名的佛教学派。 《涅槃经》的主要思想是“泥洹不灭,佛 有真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涅槃佛性问题曾是南朝佛 教理论的中心问题。南方涅槃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晋宋时 的竺道生,他曾根据自己研习经论的体悟,大胆提出了一阐 提也有佛性亦得成佛的主张,并倡立“顿悟成佛”以反对当 时流行的渐悟成佛说,与持渐悟说的慧观形成了南方涅槃学 派的两大系。 当时的成论师、 地论师等, 也大都兼善涅槃学。 3 .摄论学派。摄论学派是以研习弘传真谛所译的《摄大乘 论》而得名的佛教学派。 《摄大乘论》为古印度无著所造, 是瑜伽行派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瑜伽行 派所主张的唯识学说,特别是对三性说和阿赖耶识说等作了 细致的论述,奠定了大乘瑜伽行派的理论基础。 《摄大乘论》 传人我国后,最早由北魏佛陀扇多译出,但未得广传。真谛 在重译此论的同时,还首译了世亲的《摄大乘论释》 ,系统 介绍瑜伽行派的唯识学说,在中土形成了摄论学派。其主要 理论是在第八识 “阿赖耶识”之外另立纯粹清净的第九识 “阿 摩罗识”,肯定人人皆有佛性。 4 .成实学派。成实学派是研习并弘传《成实论》的佛教学 派。 《成实论》的作者诃梨跋摩,原为印度说一切有部的僧 人,后受大众部的影响而著此论批判有部的理论。 “成实”, 意为成立“四谛”真实的道理,主张人法两空,反对说一切 有部“诸法实有”的观点,并在有部对世界万法分析的基础 上提出了“五位八十四法” 。此论被认为是由小乘向大乘空 宗过渡的重要著作,也有人称此论为“小乘空宗”的论典。 鸠摩罗什为助初学佛者而译出此论后,其门下刘宋僧导和北 魏僧嵩对此深加研究并作注疏,此论遂成为南北朝时期最流 行的佛典之一。僧导在寿春 (今安徽寿县 ),僧嵩在彭城 (今江 苏徐州 )分别形成了成实学派的南北两大系统, 世称寿春系和 彭城系。成实师讲《成实论》 ,或兼弘“三论” ,或调和《涅 槃》,曾对各家学说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到隋代吉藏创三论 宗,判《成实论》为小乘后,成实学派逐渐衰微。唐代唯识

文档评论(0)

tianshidechib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