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中信息污染分析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众传播中信息污染分析论文 一、信息污染的表现 信息污染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社会公害。信息污染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信息: 1.有害性和有毒性信息。从大众传播的内容上来考察,色情和暴力属于有害有毒类信息,也是危害最大的信息污染。这类信息力求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和“庸俗心理”,极力兜售强奸、卖淫、嫖娼、淫乱、暴力等内容,污染社会环境和受众视听,违反伦理纲常。 在新闻传播中,“黄色新闻之父”是1833年创办《纽约太阳报》的本杰明·H·戴伊和1835年创办《纽约先驱极》的詹姆斯·G·贝内特。在他们看来,一切违背《圣经》中“摩西十戒”的都是新闻,“其中背了第五(‘汝勿杀人’)第六(‘汝勿奸淫’)两项的,是最好的新闻。”如今,黄色新闻已遍布全球的各种传播媒介。在中国报纸的“周末版”、“星期版”和一些娱乐性的小报中,黄色新闻和暴力内容也是屡见不鲜的,什么打工妹失身、女秘书插足、明星婚变、大款纳妻、小尼偷情、深夜情杀……等等,“黄货”一直屡禁不止。 在电影、电视、网络和录像带、VCD中,有害有毒信息更是波涛澎湃。据统计,好莱坞电影中有23%属于“儿童不宜”;法国录像带出租店有30%属于“黄色窝点”;一般电视剧中平均每集有接吻、上床、性搔扰、语言挑逗等色情镜头约5.4个。美国《电视导报》曾调查了特定一天首都华盛顿10个频道计18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结果共有1846个暴力镜头,其中动枪的有362个。尽管在1993年美国出台了《电视暴力管理法》,但三大电视网仍保持着每小时18个暴力镜头。面对法律,美国广播公司一位女发言人甚至在1994年1月还公然声称:“我们应做能做的事情都做了。为了避免法律干预,我们的节目安排得很合理,我们不会再做什么大的变动了。”面对批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集团主席沃德·斯金格辩解:“我们并不孤独,电视暴力是5O0个频道共有的问题。”在网络电子公告栏储存的数字化图像中有83.5%含有猥亵内容,甚至还有性变态的画面。 2.虚假性和伪劣性信息。大众传播中的虚假、伪劣信息具有欺骗性和误导性,是影响最坏的、受众意见最大的信息污染。虚假、伪劣信息是蒙着真实的面纱,以真实的面目呈现,使受众信以为真,判断失误,进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在美国新闻史上,大众传播媒介搞信息传播垄断,故意制造煽动性的虚假新闻,竟然引发了一场“美西战争”;后来的“美朝战争”和“美越战争”,美国的新闻媒介也同样扮演了不很光彩的角色,传播了许多虚假新闻。即使在和平时期,美国新闻媒介也存在选择性失实和偏向性失实,有时甚至有目的地传播“反间信息”和“假事件”或传谣、造谣,公开干涉别国内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经营与管理也有点趋向功利化和商业化,炒新闻、买新闻、策划新闻、变相制造新闻已成了提高发行量和收视率的惯用绝招,卖版面、卖时段、搞广告新闻和有偿新闻也是时下提高经济效益的通常做法,而这些正是产生虚假、伪劣信息的直接原因。 在商业经营和广告传播中,商家为达到赢利的目的,利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和一些消费者不易确证的有利条件,伪造商品属性,夸大商品功能,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以各种夸张语言向消费者强力推销,误导和蒙骗消费者。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由于每个人所持立场和所持观点不同,对人或事物的描述和评价中往往也渗透着大量的虚假、伪劣信息。时过境迁,这些留存的虚假、伪劣信息便给后人理解和认识当时的历史造成欺骗和误导,成为信息污染。比如,对人物进行评价时,信口开河、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扣帽子、打棍子、肆意人身攻击;对重大事件进行报道时,不客观公正,报喜不报忧,只讲一面之辞,甚至利用大众媒介为恶势力公开辩护。这不仅在当时会对受众造成欺骗和误导,许多年后,当人们再看这些人或事件时,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3.重复性和图像性信息。现在有许多读者抱怨:“报纸内容都差不多,看一份就够了”。因为,打开同城的几家甚至十几家报纸,人们看到,同城媒介对同一件事的报道都是同一个声音,不仅报纸上的新闻和信息内容交叉重复,甚至连叙述口气、报道角度、价值判断、编排手法、版面风格和读者定位都大同小异。其实,广播电视节目也是这样。新闻和信息内容的交叉、重复、同质,导致同城媒介没有特色或特色不明显,降低传播质量,媒体之间的替代性十分明显,竞争底线相当脆弱,最后受害的是媒介自身而不是受众。因此,对信息交叉化、重复化和同质化的现象,媒介应该引起警惕,否则,它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不仅交叉性、重复性信息是一种信息污染,图像性、视像性信息也会转化为信息污染。当代社会信息通过电视来传播的比重越来越大,日后用电脑传播图像化信息的比重也会上升。面对这一趋势,施拉姆清醒地看到:“人类如何运用电视,正考验着人类的智慧。”

文档评论(0)

天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2242001000034
认证主体四川龙斌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ADW1H0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