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中国佛教艺术龙门石窟造像研究.doc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中国佛教艺术龙门石窟造像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8 中国佛教艺术龙门石窟造像研究 摘要 中国佛教石窟造像是中国雕塑艺术史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佛教造像艺术简称为佛像艺术。广义上的佛教造像包括佛、菩萨、罗汉、天王等一切造像。本文从我国唐朝龙门石窟的造像出发,系统的研究其发展的历史渊源 ,接着分析其在唐朝时展现出来的艺术特点,最后,笔者将分析中国唐朝佛教石窟造像艺术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龙门石窟;佛教艺术;造像研究 Abstract The Chinese buddhist grottoes statues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sculpture art history, Buddhism statue arts art of figure of Buddha for short. Buddhist statuary in the broadest sense of the such as Buddha, bodhisattva, lohan, pop all the statues. This article embarks from the tang dynasty statues of longmen grottoes in China, the system of research the history of its development, then analyses its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displayed in tang dynasty, in the end, the author will analyse the Chinese tang dynasty buddhist grottoes statues art aesthetic implication. Key words: longmen grottoes; Buddhist art; Imaging studies 目 录 TOC \o 1-3 \h \z \u 摘要 1 Abstract 1 一、佛教影响石窟艺术的历史渊源 3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 3 (二)石窟艺术在佛教艺术创作中的特殊地位 4 二、龙门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兴起 5 (一)佛教造像艺术在我国的发展 5 (二)我国佛教石窟造像艺术的特点 6 三、龙门石窟的造像特点 7 (一)石窟造像中雕塑空间的处理 7 (二)色彩在雕塑中的运用 8 (三)以形写神的情感表达 8 (四)造像程式化 9 四、对龙门石窟的保护与修复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佛教影响石窟艺术的历史渊源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前S世纪初的印度,由于创始人释迎牟尼被称为“佛”而得名。 佛教自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佛学的许多道德思想如众生平等、离家背亲等观点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及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于是在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依附、冲突、融合和发展的过程中,佛教不断面对矛盾、调整矛盾、解决矛盾,积极地去顺应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演变和发展的轨迹,从而中和为新的理论思维形态,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开始了佛学伦理中国化的进程。到宋代以后,佛教的中国化具体表现为佛教伦理的儒学化、世俗化。世俗生活成为佛教关注的重要内容。到这一时期,佛教已经全面中国化。纵观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虽然经历了重重的逆境,但终以其博大精深的佛理,宽容救世的精神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感染力,仍可以长存于世,而且更加发扬光大,不断激发着人们心灵的悟性。在多元文化空前发展的今天,对佛教艺术的研究是一个趋势。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对包括佛教、道教在内的宗教文化、艺术研究,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石窟艺术在佛教艺术创作中的特殊地位 佛教艺术起源于佛陀时代,为了使佛教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早期的佛教从传入之初,就与人们喜闻乐见的世俗艺术相结合,充分利用文学、艺术、音乐、壁画与雕塑等各种形式,向人们展示佛教的思想和内容,佛教思想与这些艺术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渗透,并在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中,不断发展自己。 在中国,石窟开凿与佛教流行基本上是同时的,开窟的目的是为了修禅。“禅”是梵文“禅那”的略称,意为“静虑”、“思维修”。修禅要求山居。佛教认为,石窟是最理想的地方。至于为什么修禅要选用石窟,原因也很简单,石窟寂静,远避尘世开凿石窟,不必费砖瓦木料之资;坚固持久,冬暖夏凉。那么,石窟中为什么要雕塑佛像呢?因为,禅僧也是人,毕竟是有情之物,参禅过程中,有时难以入定;有时幻觉袭来,魔怪鬼神顿现眼前,为消除恐惧,迅速入定

文档评论(0)

玄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