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插秧歌》课件(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插秧歌》课件(2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种一粒粟, 秋成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中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人们对农业生产的印象大多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劳顿……而南宋诗人杨万里却把劳动场景写出了不同的感觉。;;复习作者相关知识; 杨万里我们并不陌生,在小学和初中都学过他的诗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关于水稻种植;抛秧:水稻已经长成秧苗,在长得不高的时候就把它抛在田里。;施肥、杀虫:水稻长成后需要及时补充肥料和杀虫,否则可能减产甚至绝收。;收获:水稻穗变黄后,要及时采收并晾晒;朗读诗句正音 解决字词;正音朗读;【译文】: 丈夫把秧苗扔给妻子,小儿子拔秧苗大儿子插。斗笠作头盔蓑衣作盔甲,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呼唤他们歇息一会把早饭吃了,只弯腰低头忙作无人作答。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您把饭放这儿,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儿们。;1.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 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3.“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4.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1、结合种水稻的基本步骤,看看杨万里的《插秧歌》具体描写了哪些场景?;2、作者在首联连用四个动词“抛”、“接”、“拔”、“插”,用的非常精彩,作者为什么要连用这四个动词,请尝试赏析。; 刚才这道题就涉及到高考诗歌鉴赏常见的一种题型:“炼??”类题,即将诗中一些字词单独挑出来分析其好处。; 下面,请大家尝试将上面那道题的答案按照这三个步骤进行改编。;3、“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3、“笠是兜鍪蓑是甲”一句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4.第四联是田夫回答田妇召唤的话,但第三联中又写田夫“只不答”,这该怎么理解?; 本诗鲜明的反映了“诚斋体”的特点,再读本诗,尝试归纳“诚斋体”的主要特点。可以从诗的内容、形式、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比较阅读:同样是描写劳动的场景,《芣苢》和《插秧歌》有什么不同?;再 见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