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虎门销烟?评课稿
课文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 ,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 ,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邵老师根据课文所在的单元主题 ,结合课文内容 ,确立“紧扣壮举 ,体悟壮情 ,荡涤爱国情感〞的教学思路。有以下优点:
一、披情入文 ,察寻“壮举〞
上课伊始 ,教师满含激情引入:“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近历史 ,走近169年前那段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历史。〞学生齐读课题。虎门销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它究竟是个怎样的事件呢?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 ,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 ,“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 ,并板书:伟大壮举。针对最后一节中“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 ,也可由教师补充:英国从18世纪开始经营鸦片 ,向中国大量走私 ,仅1835年 ,就向中国走私鸦片35445箱 ,约1800000千克 ,中国吸食鸦片人数约200万。让学生们认识到外国商人在中国贩卖鸦片 ,实在是“肆无忌惮〞、实在是“无法无天〞。而虎门销烟就像一记耳光抽在他们的脸上、就像一声巨雷炸在他们的头上。从而指导学生在感知的根底上读好最后一节。
二、读中想象,体悟“壮情〞
伴随着学生的交流 ,邵老师让学生透过课文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挤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应邀的外国商人〞等词句的理解 ,指导朗读。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引导学生想象第二自然段中“壮阔的碧海、壮丽的虎门寨、壮观的场面〞 ,在朗读中再现复原 ,凭借朗读让师生一起走进“伟大壮举〞的“现场〞。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销烟经过。在阅读交流中 ,“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震惊中外〞等词语必然会跃入孩子们的眼帘 ,在抓住词语品读时 ,指导学生结合插图 ,仔细观察林那么徐的神态 ,从民工郑重的表情、严整的军容中想象:“在雄壮的礼炮声中 ,林那么徐健步登上礼台 ,一声令下 ,一群群健壮的民工开始了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他们先……再……然后……顿时……这样的场面何其壮观!〞在教师的话语引导下 ,课文中的插图不再静止 ,它仿佛一幅幅跳跃的画面 ,带着学生们“穿越时空〞 ,因此学生在朗读时 ,也就自然地读出了那种激昂的“豪壮〞气势。
第四自然段描绘述了“老百姓对销烟的强烈反响 ,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 ,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教学参考书语)。透过字面 ,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前者 ,但对于后者理解那么相当吃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白:“在欢呼的人群中 ,有沾染鸦片成瘾的年轻人 ,他们会说_____;有深受鸦片毒害的家人 ,他们会说______;有正直义愤的读书人 ,他们会说_____……〞在此想象的根底上 ,还可以进一步想象 ,当外国商人看到中国老百姓声势浩大的欢呼场面时 ,他们会感受到什么?进一步体会 ,销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意愿 ,是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行动!第五自然段教学时 ,邵老师抓住数字“20多天〞、“二百多万斤〞和“卷进咆哮的大海〞等词语 ,指导学生读懂销烟持续时间之长 ,销烟的数量之多即可。
课文选材于历史事件 ,这就决定了课文教学必须适度开放。因此 ,当组织学生交流、朗读了销烟的“壮情〞以后 ,应指导学生回读全文 ,从整体上再度建构知识和情感。可以结合课文第二幅插图启发学生以“我站在林那么徐的塑像前〞为题写一段话 ,适时补充林那么徐的爱国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林那么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谈话之后 ,组织学生 ,诵读最后一自然段 ,再次抓住“沉重地打击〞、“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等词句 ,深层领悟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量将会让世界震惊!
在全文阅读教学似乎结束以后 ,对课文进行补白:由于鸦片战争的失利 ,腐朽的清政府将销烟的所有“罪责〞都推到了林那么徐身上 ,道光皇帝将他革职 ,罚他往伊犁垦荒屯田……补充了这局部历史故事 ,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于“壮举〞的另类思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