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 阅读欣赏 诗歌 黄河颂.docx

《大学语文》(第二版)课程资源 阅读欣赏 诗歌 黄河颂.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河颂》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作者光未然。 2. 掌握诗歌的表达特点。 (二)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了解黄河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联系。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时数 2课时 三、教学重点、难点、知识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诗歌的表达特点。 2.培养对现代诗歌的鉴赏力。 (二)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联系背景,概括出诗中黄河的形象和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四、教学内容 (一)作者小传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出生于湖北省光化县,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0年代起从事进步的戏剧活动和文学活动。1931年入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1933年参加秋声剧社任社长。1936年发表的歌词《五月的鲜花》歌颂抗日志士,表现民族觉醒,流传甚广。 1939年1月,率领抗敌演剧第三诗《黄河大合唱》。经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谱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国各地广泛传唱,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1940年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1944年搜集整理彝族民间叙事长诗《阿细人的歌》,这是整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遗产的一项开拓性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光未然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 活动。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写了大量的文学、艺术评论。 光未然的著作有论文集《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文艺辩论集》、《风雨文谈》,诗集有《五月花》、《光未然歌诗选》。 (二)创作背景——抗日战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工人、学生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举行罢工、罢课,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和示威游行,反对不抵抗政策。 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工人、农民、学生积极支援十九路军抵抗日本侵略军。 民族资产阶级和 上层小资产阶级积极要求国民党政府改变政策。各地人民还组织“抗日救国会”等团体,募捐支援抗日军队和开展抵制日货等。1935年 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 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一二九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的救亡运动的高潮。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策划炸毁了 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干的,随即炮击 东北军驻地 北大营,19日占领沈阳全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利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加紧侵略华北,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937年7月7日, 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 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 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 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 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 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三)内容述评 1.层次划分 全诗按序曲--主体--尾声的顺序对黄河进行赞颂,通过对黄河的描写,抒发学习黄河精神的强烈愿望。全诗共两节。 第一节(朗诵词):这是诗的序曲,作者以呼告的手法,直接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第二节(歌词):这是诗的主体。由“望”进入“颂”的阶段,赞颂黄河,并号召学习黄河精神。此节可分为三层次。 第一层(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劈成南北两面”):写“望”黄河。既有写实的部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有近景,有鸟瞰;有纵向,有横向。着眼于黄河形象的展现。 第二层(从“啊!黄河”到“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写“颂”黄河。先歌颂黄河对中民族的伟大贡献,然后赞颂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屏障,最后歌颂黄河泽被众生,激励着中华民族。 第三层(从“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到结尾):写“学”黄河。这是诗的尾声,诗人代中华儿女发出了要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2.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导析 (1)如何理解“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要点:这一句指出了黄河的象征意义,明确了歌颂黄河的原因。 (2)如何理解“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要点:“站在高山之巅”写出了“望”的地点,“望”字表示向远处看,而“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站在高山之巅”远“望”,才能全方位、不同角度地领略黄河的气魄,与整首诗的气势相一致。 (3)如何理解“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要点:作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jgy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