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后依然还是叹息读《明史方孝孺传》.pdfVIP

六百年后依然还是叹息读《明史方孝孺传》.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百年后依然还是叹息——读《明史 #183; 方孝孺传》 六百年后依然还是叹息 ——读《明史·方孝孺传》 明代初年著名学者方孝孺的死,堪称空前绝后。 先说死法,方孝孺被处以磔刑,即所谓凌迟(车裂或千刀万 剐);次说被牵连的人,“灭十族”,“坐诛者数百人”;再说杀 他的人———明成祖朱棣,历史上并非昏君,甚至可以说是 有所作为的封建统治者。然而正是他,把品行高尚又学富五 车的一位知识分子给残忍地杀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让我们翻开《明史·方孝孺传》 ,看看是如 何记载的。 方孝孺( 1357~1402 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 江宁海人。 父亲方克勤, 明洪武年间的一个循规蹈矩的官员。 方孝孺小时候非常聪明,“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 小韩 子’”———每天读过的书本足足有一寸厚,邻里的人都夸他 是小韩愈。长大后,在儒学大师宋濂的门下接受教育。当时 的知名人士,如胡翰、苏伯衡等“先辈”,对比方孝孺,都“自 谓勿如”,可见其学识确非一般。 方孝孺不仅博学多才, 志向 也很优秀, 但他不拘泥于文学艺术, 而是“以明王道,致太平 为己任”。家里穷,有一次生病躺在床上,仆人来报,说已经 断粮了,他却笑笑地回答,“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 然而不幸的事接踵而来, 父亲方克勤因“空印”案,遭到诛杀。 所谓空印,即明初地方官吏依例每年须上京向户部核对钱粮 军需等款项,由于路途遥远,便随带空印的文书,以便部里 随驳随改,久而便成了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后来朱元璋怀疑 其中有欺瞒虚弊,下令追究责任,杀了主印官数百人,倒霉 的方克勤也在其中。方孝孺处理完父亲的丧事,又回到宋濂 门下,并最终结束学业。 洪武十五年( 1382 年),由吴沉、揭枢推荐,朱元璋召见方 孝孺。他对这位年轻人充满好感,觉得其日后堪当重任,便 对皇太子说,这位举止端整的先生,你要一直用他到老,让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不久,因仇家连带举发,受礼 送回家的方孝孺遭到逮捕而被押往京城。朱元璋看见案宗上 有他的名字,当即想起,这不就是那位品学兼优的儒生吗? 便立刻把他放了。过了十年,即洪武二十五年( 1392 年), 又有人推荐他。朱元璋虽然召见他,但明确表示,现在还不 是重用你方孝孺的时候。言下之意是想留给日后的皇太子, 因此仅任命他为汉中教授。 对于这份工作, 方孝孺并不嫌弃, 他尽心尽责,每天给生员讲学,总是勤勤恳恳,毫无倦意。 蜀献王朱椿听人介绍,说方孝孺品行端正,学问又好,就礼 聘他为世子的老师。方孝孺每次看到世子,都认真地向他陈 说道德修养。 蜀献王对方孝孺则非常敬重, 给予特殊的礼遇, 并为他的读书处命名“正学”。 由于皇太子早逝,朱元璋死后,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第二 年,改元建文,下诏任命方孝孺为翰林侍讲,不久升其为侍 讲学士(朝廷更定官制,改任文学博士。 )每当国家遇有大 政要事,年轻的皇帝总是首先咨询方孝孺;读书时,遇有疑 惑之处,也都是将方孝孺召来讲解;临朝奏事,大臣们议论 纷纷,则让方孝孺到屏风前批答。朝廷修《太祖实录》 、《类 要》等书,也都是任命方孝孺为负全责的总裁。凡此种种, 说明建文帝对这位曾经受到祖父皇器重的人是相当信任与 重用的。 建文元年( 1399 年)七月,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野心勃 勃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靖难”。当时他给出的理由 是,皇上身边有“奸贼”———指当时的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 寺卿黄子澄(因二人皆主张削藩,为他所痛恨) ,必须予以 清除,而真正的企图是要从侄子手中夺取江山当皇帝。这在 当时,可

文档评论(0)

gujianqi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