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富《古代通缉令缚人有术》阅读练习及答案.docVIP

张永富《古代通缉令缚人有术》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通缉令缚人有术 张永富 ①其实,现代的好多东西,包含物质和精神的东西,此中都包含着古老的传统文化因子。以 此来观照, 现代通缉令中就有着古代通缉令的影子。 我们能够从现藏于甘肃博物馆的一件简 册中窥见古代通缉令的真貌。 ②中国考古工作者曾从两万余枚居延汉简中发现一件《甘露二年丞相御史册》的简册。 《甘 露二年丞相御史册》 是由朝廷丞相与御史府共同签订的文件, 记述了汉宣帝刘询甘露二年 (公 元前 52 年)张掖郡地方履行朝廷通缉外逃要犯命令的状况。能够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有 文字记录的最早的通缉令。 ③我国古代通缉令的内容与当今基本..同样,包含疑犯姓名、性别、 年纪、 体貌特色及流窜的 时间和地址等。 但无论古代仍是现代,通缉令上都会附上疑犯的画像。 在现代,办案人员能够经过电子照片和监控视频来抓捕疑犯。而在古代,犯人的画像只好由官府画师描述出来。 春秋期间的伍子胥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登上通缉令画像的人。 《东周列国志》记录:“平王悉从起计,画影图形,访拿伍员,各关口十分紧迫。”伍子胥也所以急白了头,才混杂过 关。 ④古代画师的水平错落不齐, 画得最好的是宫廷画师, 负责给皇帝或皇亲国戚画像。 相较来 说,衙门的画师就显得很不专业,出于求实的考虑,画师会将疑犯的某些特色画得很突出, 甚至很夸张。 官府要在各处交通要道张贴疑犯画像, 所以需要经过摹仿、 复制来制作大批的 画像。 这样一来,疑犯的画像就与自己容颜进出很大。但是, 官府成功抓捕疑犯的概率却很 高。这终究是为何?其实,这全部受益于古代的保甲制度。 ⑤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久推行的一种社会统治手段。 它是以“户 (家庭) ”为社 会组织的基本单位。 汉时,五家为“伍”, 十家为“什”, 百家为“里”; 唐时,四家为“邻”,五邻为“保”, 百户为“里”; 北宋时, 王安石变法时提出了十户为“一保”,五保为“一 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元代时出现了“甲”,以二十户为一“甲”;清朝时,以十户为“一牌”,十牌为“一甲”,十甲为“一保”。民国期间,十进位的保甲制最后形成, 即十户为一甲, 十甲为一保, 十保以上为乡镇。 这种对百姓严实控制的手段极大地限制了人 们的自由, 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连保连坐”制度就能实现“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一人犯罪,全保的人都要遇到牵涉。外处的疑犯跑到当地,当地人要实时举报,不然会遇到惩办。⑥战国期间,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发了然“照身帖”,发展到以后, 即是“路引”等。这是类 似于此刻身份证的一种东西, 里面包含有先人的各样信息, 这对流感人口有必定的管理作用。 《东周列国志》中记录:“店东索照身之帖,鞅辞无有。店东曰:‘商君之法,不准收容无 帖之人,犯者并斩!吾不敢留。”由此能够看出,一旦疑犯逃到外处,拿不出有效的身份证 明,便会被官府收押。 ⑦别的,为了有效缉拿疑犯,官府还会进行悬赏。据《续资治通鉴》记录:“诏天下有能告 杀人者, 赏钱五万。 ”意思是, 告诉全国, 若有人能举报、 揭发杀人犯的, 赐予五万钱奖励。 关于疑犯, 是举报揭发遇到奖励,仍是隐瞒袒护遇到处罚?何去何从, 孰轻孰重, 百姓自然 会有选择。 ⑧正是有了这些制度,通缉令上的画像像不像已经不重要了。 89.文章以“古代通缉令缚人有术”为题,有何作用? 90.文中第③段加点的“基本”可否删掉?为何? 91.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一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92.古代的通缉令上的画像质量其实不高, 官府还有哪些制度来提升抓捕疑犯的成功率的?结 合本文说说。 【答案】 89. 点了然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0. 不可以。“基本”是指大概上,对“同样”在范围长进行了界定。假如去掉了,就说 明古代通缉令的内容与当今完整同样, 这与事实不符。 “基本”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正确性。 91. 举例子。 经过举伍子胥因急白了头而与画像不符才蒙混过关的例子, 说明古代与现 代通缉令的不一样之处。 92. ( 1)保甲制度,限制人们的自由; ( 2)连保连坐制度,一人犯罪,全保受牵涉;(3)“照身帖”“路引”等近似身份证的资料,管理流感人口; (4)悬赏制度,鼓舞百姓 举报、揭发疑犯。 【分析】 89.本题考察学生对说明文标题作用的剖析。阅读本文,其说明的对象即为古代的通缉令, 要点说了然古代通缉令能高概率捕获犯人的原由, 所以标题点了然本文的说明对象, 同时又 以“缚人有术”四个字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90.本题考察说明文语言的正确性。  这种试题需要第一解说加点词语的粗心,  而后依据其所 在的句子, 分别说明带有加点词和去掉加点词句意发生的变化,  最后一句话点明加点词对说 明语言正确性所起的作用。 “基本”表示范围, 意思是说我国古代的通缉令的内容与

文档评论(0)

183****276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