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致富能手典型材料.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足科技 集腋成裘 树勤劳致富榜样 ——记第七作业站科技致富能手张春光 伴着小麦丰收的麦香,遍野的紫红花更加让人陶醉,映 衬着不远处的村庄,仿佛走入画中一般。小麦成熟的季节, 也是水飞蓟即将收获的时节,朵朵顶花带刺的紫红色鲜花让 人驻足观看,时不时还有人拍个照片留个纪念。 这片丰收在望的水飞蓟庄稼,是红星农场的示范田,种 植它的人叫张春光,今年 34 岁,在年轻人的眼中,他就是致 富的榜样, 科技的带头人, 主要原因还是他近几年大胆的创新 和实践, 在特色作物种植上做表率, 在大垄玉米搞示范、 在原 垄卡播做实验, 通过结构调整看到了效益, 既让他尝到了甜头, 也让职工们开了眼界。 张春光 2010 年示范种植了水飞薊、大垄双行玉米、大垄 大豆等高效经济作物, 平均亩效益 530 元,创产值 136 万元, 依托机械化整地、收获作业,不但在本场完成了 10530 亩作 业面积,还通过农场引导场县共建,到海伦、内蒙等地作业, 远赴蒙古国发展域外经济作业量达到 8512 亩,创产值 230 万 元,全年总产值 336 万元,家庭农场纯收入 132 万元,人均 纯收入突破 4 万元。 张春光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果, 得益于老技术工人的指 导和帮助, 在科技致富的道路上, 离退休老干部、 老技术工人 是他的良师益友。 在生产队里退休的老技术工人段全有、 朱兆 启等老同志经常到机车前作技术指导, 在张春光改装大垄轨形 整形板时, 遇到了技术难题, 段全有帮助焊接覆土板装置, 解 决了覆土不平的问题。 退休老干部张效方在基层工作多年, 对 田间地理地貌十分熟悉,他指导张春光在作业时及时踏查地 号,掌握每一处洼塘水线,在春旱时,采取适当调整播深、及 时镇压保墒等措施, 为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 每年老技术人员 指导他采取的科技措施就有三十余项, 他逢人就说: “农业战线 上的老前辈才是我们的财富, 我只有多向他们学习, 才能更好 的掌握科技本领,依托科技知识巧致富。 ” 张春光从 2003 年开始承办起红星农场第一个独户家庭农 场,通过几年的发展,不但规模扩大了,效益也增加了,还带 动了职工发展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积极性。他能够带头学科 技、用科技、奔小康,成为农业战线的排头兵,多亏了农场的 2 政策机遇和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帮助。 在农业单位居住, 还 得意于老技术工人的指导和帮会组, 通过依托农业, 发展农业, 壮大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实力。 刚办家庭农场时, 张春光心里也没有底, 要说调整种植业 结构,更是职工不愿做的事。 但是连续两年的重茬, 眼看着连 年来产量一年不如一年, 能不着急吗?这个时候他才明白创新 才是出路的道理。 大豆不能种, 他就种小麦。 但是小麦风险大, 成本高。这个地区最容易在 8 月份赶上连雨季节, 收获不及时, 就会眼看着把粮食丢到地里。 如果老天不照顾, 灌浆期来个掐 脖旱,损失更大。 在冬季举办的家庭农场培训班上, 张春光学 到了小麦宽苗带播种技术, 认为可以试一试。 于是就和老技术 干部焦建忠一同踏查了一下地号, 又把土样拿到农场进行测土 化验,掌握了土地所缺的营养物质和农药残留情况。 管理区领 导也经常给他做指导, 不管是抢农时播种、 镇压分蘖、 喷药灭 草,全田每个环节都有技术指导, 让他心里也脱了底。 最关键 是他掌握好播种密度, 适当增加播量, 便单一的顺播为交叉散 播,增强抗倒伏能力和增产效果, 杜绝以往经常出现的密度不 3 够、倒伏减产现象。 收获时, 他不是家庭农场自己的活儿自己 干,全区的机车都来支援他, 还有其他管理区的两台车也来协 助抢收。 2006 年虽然遭遇严重涝灾,亩产仍然在 300 公斤左 右。 张春光感受到了科技含量的作用, 更加刻苦钻研农业新技 术。2007 年管理区生产计划增加大豆大垄高台密植种植面积。 他索性把刚刚调完茬的两块地全部用来种植大垄大豆。 有的人 说他是瞎折腾, 好好的常规作物不种, 非要种什么大垄地, 他 就把大垄作物的增产原因分析给职工们听。 别说,有的职工看 他种 100 来垧的大垄地,讲的也有道理,也跟着尝试种起大 垄大豆。今年虽说由遇上旱年头,但是大垄作物作业标准高, 没受到自然旱情影响,抗旱效果特别明显,加上市场行情好, 效益就更不用说了。 这些年, 张春光是一边学习一边摸索, 他看到, 当前农业 生产战线的能手都是有种植管理经验的老技术工人, 能够真正 把生产搞上去, 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基本上是依靠农机标准 化管理的优势和科学技术手段。 在冬闲时, 农场和管理区组织 4 的学习班, 他是每次必到, 一次也不落后, 学习并掌握了大型 农机设备的基本操作技术、 农作物生产的种植和管理技术, 主 动示范规型板改装和应用、 大垄密高产栽培和创

文档评论(0)

zjr1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