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的常规2015.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一、阵发性心房颤动 (促脉证) 中医护理常规 【常见证候要点 】 (一)气阴两虚证:心中悸动,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短气,咽干, 口干烦躁。舌红少苔。 (二)心虚胆怯证:心悸怔仲,善惊易恐,坐卧不安,恶闻声响,多 梦易醒。舌质淡红,苔薄白。 (三)痰热内扰证:心悸,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口苦痰 多,头晕目眩,胸闷或胸痛。舌红苔黄腻。 (四)气虚血瘀证: 心悸怔仲,气短乏力, 胸闷心痛阵发, 面色淡白, 或面唇紫暗。舌质黯淡或有瘀斑。 【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 (一)心悸 1.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面色、血压等变化。重症患者遵医嘱 持续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呼吸不畅、面色苍白、大汗或自觉濒死感时,报 告医师并留置静脉通路,遵医嘱予吸氧、药物治疗,配合做好急救工作。 2. 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尽量减少搬动患者;病室保 持安静,避免噪音干扰,减少探视。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关元、气海、膻中、足三里、太溪、复溜、内 关、三阴交等穴。 5.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肺、肾、神门、皮质下等穴;伴失眠者可 配交感、内分泌等穴。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神门、心俞、肾俞、三阴交、内关等穴;伴汗 出者可加合谷穴。 (二)胸闷胸痛 1.密切观察胸闷胸痛的部位、 性质、持续时间、 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脉搏、血压等变化。绝对卧床休息,遵医嘱给予 氧气吸入。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汗出肢冷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遵 医嘱用药,并观察服药后症状缓解程度。 精彩文档 生效日期: 2014 年 7 月 文件编号: YZYY/ZYHLCG-001 版本号 / 修改状态: A/0 实用标准文案 2.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心俞、膈俞、脾俞、肾俞、内关、膻中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神门、交感、内分泌、肾等穴。 4. 病情稳定时可遵医嘱中药泡洗。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内关、神门、心俞、膻中等穴。 6.遵医嘱艾灸治疗, 取心俞、膈俞、膻中、足三里、 内关、气海等穴; 气虚血瘀者,给予隔姜灸,取心俞、膻中、关元、气海等穴;也可给予艾 条灸,取足三里、内关等穴。气阴两虚、痰热内扰病证者慎用此方法。 (三)气短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3.遵医嘱中药泡洗。 4.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四)夜寐不安 1.环境安静舒适,光线宜暗,床被褥松软适宜,避免噪音。 2.遵医嘱穴位按摩,睡前按摩神门、三阴交、中脘等穴。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脾、神门、三焦、皮质下、肝等穴。 4. 遵医嘱中药泡洗,每晚睡前半小时遵医嘱予中药泡足。 【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协助患者制定合理作息时间,不宜晚睡,睡 前不宜过度兴奋。最好在上午、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的时间, 以 30 分钟为宜。 2.季节交替温差变化大时,注意预防感冒。 3.发作期静卧休息,缓解期适当锻炼,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量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 以不引起胸闷、 心悸等不适症状为度, 活动 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变化,如有头晕、气促、汗出、胸闷痛 等症状要停止活动,休息缓解,严重不适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 指导患者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 排便时勿过于用力屏气,保持排 便通畅。 (二)饮食指导 1.气阴两虚证:宜食补气、性平、味甘或甘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精彩文档 生效日期: 2014 年 7 月 文件编号: YZYY/ZYHLCG-001 版本号 / 修改状态: A/0 实用标准文案 的食品,如大枣、花生、山药等。忌食破气耗气、生冷性凉、油腻厚味、 辛辣的食品,避免煎炸食物。 2. 心虚胆怯证:宜食滋阴清热养阴安神的食品,如柏子玉竹茶。忌食 辛辣香燥食品。

文档评论(0)

福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