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教育学知识重点分类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4、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画》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的理论。《教育学原理》P13 1、《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著作,它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教育学原理》P13 23、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夸美纽斯 《教育学原理》P13 13、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教育学原理》P13 36、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原理》P13 30、《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其作者是赫尔巴特。《教育学原理》P13 15、《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杜威 《教育学原理》P15 52、教育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杜威 《教育学原理》P15 64、教育学的研究是教育问题 《教育学原理》P18 14、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原理》P22 55、主张教师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教育学原理》P23 57、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教育学原理》P30 103、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为教育传递保存文化功能 《教 育学原理》 P35 12、教育现代化结构内在特征表现为教育明主化和主体性 《教育学原理》P37 16、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头脑里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的结果称为教育目的 《教育学原理》P54 45、《学记》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它所反映的教育目的论是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教 育学原理》 P57 5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教育学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贡献是他们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学原理》 P59 37、将教育方针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 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P64-65 37、实施单轨学制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教育学原理》P76 26、学生质的规定性是以学习为主 《教育学原理》P91 36、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教育学原理》P97 41、在我国的课程定义中,直至今日,最具影响力的观点是课程是知识 《教育学原理》P108 14、近代提出课程分类的代表人物是斯宾塞 《教育学原理》P108 35、当代课程设计发展的趋势:课程结构日趋合理、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教育 学原理》 P112 67、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 《教育学原理》P117 109、以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为基础,以经验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称为活动课程 《教育学原理》P126 38、现代意义上活动课程的首倡者是杜威 《教育学原理》P126 4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最基本途径 《教育学原理》P129 24、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是间接知识为主 《教育学原理》P129-130 28、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教育学原理》P131 31、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教育家是布卢姆 《教育学原理》P133 41、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大领域。《教育学原理》P133 78、布鲁姆把知识分为具体的知识、方式方法的知识和普通原理的知识。《教育学原理》P133 6、布卢姆将认知学习分为:知道(知识)、理解(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教育心理学》P318 或《教育学原理》P133 15、德育的基本方法包括四大类,即语言说理、形象感染、实际训练和品德评价 《教育学原理》P146 54、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观点的教育家是马卡连柯 《教育学原理》 P147 61、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集体教育原则 《教育学原理》P147 1 《教育学原理》 课程标准: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育指导文件。《教育学原理》 P118 学校文化(校园文化)指围绕着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 度体系、知识符号、建筑风格等的集合体。既有文化的属性,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征。《教育学原理》P101 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获得的经验及其获得过程。这一经验的获得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 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教育学原理》P110 课程计划:课程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 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育学原理》P118 教学模式:指在一定教学思想

文档评论(0)

150****80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