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压豆概述上传.pptx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穴压豆概述上传第1页/共56页会计学第2页/共56页本课件: 由整理各位老师的课件、阅读书本、加入自己见解,精心编写而成,仅供大家更好的学习耳穴压豆,希望大家喜欢,有所收获。第3页/共56页(二)耳廓的解剖结构(一)耳穴的概念和发展 耳穴压豆相关知识 (三)耳穴压豆 疗法(四)耳穴压豆治疗常见病症第4页/共56页(一)耳穴的概念和发展耳穴的概念: 是指分布在耳郭上与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四肢躯干相互沟通的特定区域(典型的全息现象)。 能反应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可诊、治、防疾病。 第5页/共56页耳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与经络脏腑有密切的关系。 手太阳、手足少阳、手阳明等经脉、络脉、经别均入耳中,足阳明、足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也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与耳相联系。 五脏之中,耳与肾脏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心、肺。 当经络脏腑功能失调,发生病理变化时,常会在耳穴出现“阳性反应”,如压痛、变形、变色、结节、丘疹、凹陷、脱屑、血管、电阻降低等,这些反应点都是耳穴防治疾病的刺激点。第6页/共56页耳穴的发展:?1:两千多年前,《内经灵枢》记载“耳者,宗 脉之所聚也”就运用耳廓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2:1958年法国医学博士诺基尔发现并首次提出耳廓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图。?3:1995年美国国际耳穴培训中心提出耳穴近脑学说、耳穴作用原理与中枢神经、自主神经、体液系统、免疫系统、遗传系统、病理形态系统有关,充实了耳穴诊治疾病的原理。第7页/共56页耳穴压豆操作流程第8页/共56页(二)耳穴的解剖结构耳廓分为:凹面的耳前凸面的耳背第9页/共56页耳廓第10页/共56页1.耳廓表面解剖第11页/共56页2.耳穴形象分布 人的耳朵像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胸部及躯干在中间。分布规律: 与头面相应的耳穴在耳垂和对耳屏; 与上肢相应的耳穴在耳舟; 与躯干和下肢相应的耳穴在对耳轮体部和对耳轮上、下脚; 与内脏相应的耳穴集中在耳甲,其中与腹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多在耳甲艇;与胸腔脏器相应的耳穴多在耳甲腔; 与消化道相应的耳穴多在耳轮脚周围呈环形排列。第12页/共56页1、耳轮3、对耳轮上脚4、对耳轮下脚6、三角窝5、对耳轮体部3、4、5躯干和下肢2、耳舟 (上肢)9、耳甲艇(腹腔脏器)7、耳屏10、耳甲腔(胸腔脏器)8、对耳屏 (头面部)11、耳垂 (头面部)第13页/共56页屏上切迹耳轮结节耳轮脚屏轮切迹屏间切迹耳轮尾第14页/共56页(1)耳轮——耳郭外缘向前卷曲的部分。第15页/共56页(2)耳轮结节——耳轮外上方稍肥厚的结节状突起,又称达尔文结节。第16页/共56页(3)耳轮尾——耳轮下缘与耳垂交界处。第17页/共56页(4)耳轮脚——耳轮深入到耳甲腔的横行突起。第18页/共56页(5)对耳轮——与耳轮相对的隆起处。第19页/共56页(6)对耳轮上脚——对耳轮向上的分支。第20页/共56页(7)对耳轮下脚——对耳轮向下的分支。第21页/共56页(8)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之间构成的三角形凹窝。第22页/共56页(9)耳舟——对耳轮与耳轮之间的凹沟。第23页/共56页(10)耳屏——耳郭前面的瓣状突起,又称耳珠。第24页/共56页(11)对耳屏——耳垂上部与耳屏相对的隆起。第25页/共56页(12)屏上切迹——耳屏上缘与耳轮脚之间的凹陷。第26页/共56页(13)屏间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凹陷。第27页/共56页(14)轮屏切迹——对耳屏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第28页/共56页(15)耳甲——是由对耳屏和弧形的对耳轮体部及对耳轮下脚下缘围成凹窝。第29页/共56页(16)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部。第30页/共56页(17)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部。第31页/共56页(18)耳垂一耳郭最下部无软骨的皮垂。第32页/共56页(三)耳穴压豆疗法概念:通过在耳廓穴位上压贴各种药豆,使局部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的反应,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调节阴阳、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 又称“耳穴埋豆”,“耳穴压贴”,“耳穴压丸”等。材料种类:王不留行籽、油菜籽、绿豆、六神丸等。选穴法:望诊法、触诊法、压痛法第33页/共56页耳穴检查1.看:肉眼观察耳穴区域有无变形、变色、丘疹、脱屑、结节、充血、凹陷等。2.压:探针或针柄对耳穴均匀缓慢地按压,找出压痛点。3.摸:手指轻抚耳廓,检查耳穴区有无结节、隆起,并查其大小、质地、边缘。4.测:电子仪器测定耳穴皮肤电阻变化,找良导点。第34页/共56页耳穴疗法适应症1、耳穴预防:改善视力,晕车晕船。2、耳穴保健:戒烟,戒酒,减肥,美容,抗衰老。3、耳穴治疗:①疼痛性疾病: 牙痛、肩颈痛、痛经、扭伤。②急性炎症:咽喉炎、肠胃炎、牙周炎。③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哮喘、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