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常见职业病危害及防护.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 防护措施:提高自动化和密闭化程度,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视情况,穿静电工作服,佩戴防护手套、防护眼罩、空气呼吸器,穿戴面罩式胶布防毒衣等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和吸烟,工作完毕,洗浴更衣;进入密闭空间和高浓度作业区时,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佩戴过滤防毒面罩和面具;设置冲淋、洗眼设备等。 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氨气、二氧化硫、氰化氢、氮氧化物等。 有毒有害气体 在常温、常压下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有害物。有些有味道,有些没有任何警示性。可导致急/慢性中毒。 气态状呼吸危害:有毒气体 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的物质,经蒸发或升华而形成的气体。 如:汽油、油漆涂料、溶剂、汞等,可导致各种急慢性中毒,有些致癌,如苯。 有毒有害蒸气 气态状呼吸危害:有毒蒸汽 《GB2890-2009 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防毒半面具或全面具 过滤元件分类: A型(3号):某些有机蒸气; B型:某些无机气体; E型(7号): 二氧化硫和其他酸性气体; K型(4号):氨及氨的有机衍生物; CO型(5号):一氧化碳气体; Hg型:汞蒸气; HS(4号)型:硫化氢气体。 以上各类的任意组合。 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气的防护: 化学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 污染物的性质 浓度 配戴者劳动强度 湿度 根据污染物种类、浓度、劳动强度、环境条件的不同,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不同; 不同产品使用寿命不同; 应根据工作场所评价,预测防毒过滤元件的更换周期; 防毒过滤元件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 二、粉尘类: 粉尘引起的职业病主要是尘肺。尘肺类职业病的起因是劳动者长期工作在生产性粉尘浓度较大的场所,吸入粉尘在体内(肺部)沉淀所致。其中危害最严重和最普遍的尘肺病分别是矽肺和煤工尘肺。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 尘肺类职业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墨尘肺、石棉尘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等。 尘肺病症状:尘肺病是危害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发病率较高,病人痛苦。尘肺病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于合并症有关,如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及防护 防护措施:预防尘肺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防尘降尘。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以下。粉尘作业工人应使用防护用品,正确佩戴防尘口罩或头(面)罩,防止粉尘进入人体呼吸道。注意个人卫生,不在工作场所进食吸烟,勤洗手,工作完毕,将工作服换下洗净。 粒径在7微米以下的颗粒物能够进入肺脏深层,并会永久停留; 导致各类尘肺病或重金属中毒。 咽 鼻腔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 细支气管 细支气管末端 细支气管末端 36 年铸造工作史 典型矽肺 63 岁 呼吸性粉尘:导致尘肺病的元凶 张海超事件 河南省新密市工人张海超工作3年多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却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取得了去做正式鉴定的机会,但郑州职防所为其做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28岁的他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开胸验肺”,用一个人的无奈之举,证明自已患尘肺病。 案 例 要求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相关规章的规定,下面简要介绍需要做好的八项重点工作。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要求用人单位“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 第47号)第十一条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容作了进一步细化,重点包括: (一)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二)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 (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 (四)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五)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设 (六)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 (七)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 (八)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 (九)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 (十)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 (十一)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 (十二)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建设 法律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bbitc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603701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