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国学老西儿与醋文化优秀作文.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趣味国学老西儿与醋文化优秀作文 一瓶醋是如何诞生的 前几天,有朋友给我打电话问:“人叫山西人‘老西儿’,是贬义吗?”我回答说,不会是贬义,并由此勾起了想说说山西人的雅号 “老西儿”的心思。 能被叫作“老西儿”,是祖先给我们的光荣。西,是由“醯”的发音演绎而来的,醯,就是醋。醋最早叫“苦酒”“醯”,由醯叫成酢,再由酢叫成醋,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历史。而古音醯与西同音,我们又地处山西,故人们把老醯儿简化成了“老西儿”,进而成了山西人的“雅号”。真正的叫法,应该是“老醯儿”。 “醯”发明很早,起码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随着粟米农业和陶器的发明,粟米发酵的“酸饭”就进入了先民的.生活。传说山西晋南的稷山,就是当初后稷种植粟米的地方。他在尧舜时代当过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在《周礼·天官》中就有“醯人”一节,记录了醯人也就是制醋管醋人的工作和职责,说明醋已经进入了宫廷。其实,早在尧舜时期,以酸入味就成了习惯,那时,晋南地区生长着一种“蓂荚”草,可以作酸饭。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就说“酢如蓂荚……,蓂荚生阶,其味酸,王者取以调味,后以醯醢代之”。蓂荚草,《集韵》说是 “尧时瑞草”,《广韵》说“尧时生于亭”。《临汾县志》进一步说“尧时生于亭”的“蓂荚亭”在县“西南十里伊村里”。不管怎样说,都离不开山西这个宝地。山西历史悠久,人文文化底蕴厚,农业发达,产有足够的小米高粱,在尧时就有了“醯”的发端。几千年下来,山西地区成了华夏的醋基地,仅品类就有以高粱、小米、玉米、果蔬等为原料酿造的陈醋、米醋、普醋、双醋、特醋、柿子醋、枣醋、杏醋等许多种,自然,山西就成了产醋的“老窝子”。 由于醋的发明和酿造,更由于醋本身的香、醇、酸的味道特色,从而成了不论高低贵贱、男女老少、城乡市井饮食中均不可少的调味品,从而也派生出了一种“醋文化”。 山西饮食文化以醋为名的如糖醋类菜肴、酸汁类汤头、调蘸类醋凉菜等等,让人闻酸止步垂涎欲滴。就连山西祭孔大典的菜肴都满是醯醢之属,如“鹿醯”“兔醯”“鱼醯”等。 传说尉迟恭被封为鄂国公,帅府就在襄汾县汾城,也叫“鄂公堡”。尉迟恭曾把当地土产的米醋献给唐太宗,大得赞赏。 襄汾人仪堉在扬州盐运使当知事,和郑板桥过从甚密。有一次,两人闲聊各自家乡的出色特产,郑板桥把镇江的醋称为天下第一醋。仪堉没说话,只是在衣袋里掏出一只小瓶,让他尝了一口,他倒吸一口大气,顿觉脑清神爽,忙问是什么酒。仪堉一笑:“此乃本家乡之米醋也。”郑板桥大叫:“天下居然有如此之美醋,我必访之。”于是,才有了郑板桥到襄汾县尉家教书,并题写“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传说故事。 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上有关醋的种种报道让山西醋又站在了风口浪尖。窃以为,山西人作为民族醋文化的继承发展者,有着无上的荣光,理应从容应对各种挑战。作为当代“醯人”,我们承担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义务。对于我们的雅号“老西儿”,这是对山西人的赞美,是对我们的尊重,又是对我们的鞭策。让我们时刻牢记我们肩负的文化传承责任,自豪地说一声:“我就是老西儿”!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档评论(0)

亦起学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湖北亦贤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陕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1023MA4F181CX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