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企业培训管理知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 精品 Word 欢迎下载 可修改 第1节:前言 于“至拙”处见“至巧”   前言 于“至拙”处见“至巧”   “管理”到底是什么?是一种技巧,还是一种能力?抑或干脆称它为一门科学?   关于这个困扰着众多管理者多年的命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心中各有自己的答案。   我也不例外。只不过也许略有不同的一点在于,对于“管理”,我更多地把它视为一个“哲学”命题,甚至于是一个“心理学”命题。即,管理学的真谛其实并不在于“怎样做”(操作技巧或技能),而在于“怎样想”(如何认知)。这就像一个“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当我们将所有注意力都本能地集中于某个看似明显的事物(我们之所以会这样做,往往是出于一种“传统认知”的影响,而且这种“传统认知”的影响力往往极为强大,强大到几乎成为我们的“认知本能”,以致到了几乎不可能被“质疑”的程度),常常“上下求索而不得其解”,直弄得自己脑门冒汗、身心俱疲的时候,才往往会突发灵感,猛然意识到原来那个看似明显的事物旁边的原本“毫不起眼的事物”,才是你要寻找的“真命天子”。管理也一样。在这个领域里存在着太多“不可侵犯”的“常识”。明明照着这些“常识”做总是让人碰得头破血流,那些“常识”却依然“不可侵犯”,只能令人埋怨责任全在自己—不是自己缺乏“慧根”,根本不可造就;就是自己“时运不济”,老天不长眼。总之,都怪自己“废物”。真正敢于站出来对“常识”发出质疑之声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   那么,在这些“常识”(应该称其为“伪常识”才对)中,到底是哪些东西总是在阻碍人们成功的脚步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些“常识”总是过于强调“取巧”——有一种神奇的管理方法,可以让你的公司和员工的效率提升300%;你也可以成为比尔.盖茨;你的智商和爱因斯坦其实没有区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你的公司也可以成为世界500强……   你也许对这些煽情的语言并不陌生,因为它们已经作为一种“常识”充斥了我们这个世界。你也许曾经参加过一些令你热泪横流、血脉喷张的“励志培训”;也许曾看过不止一本令你觉得你真的与比尔.盖茨其实只有“一步之遥”的“励志书籍”,但是,你肯定会有过不止一次这样的体验——这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撑死只能持续一个星期(这还算长的),那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又回到了一个自己习惯并熟悉了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一如既往的,茫然若失,找不到方向的自己…… 第2节:   久而久之,“励志”本身就成为了一个行业——能让你“激动”一下,身上打个激灵就行,至于是否能把你真的带上“成功之路”,则不是我要关心的事情。但有一样,“激动”这玩意儿有时候会“上瘾”的,我的下一次培训你肯定还得参加,我的下一本书你一样照买不误。“赚钱”这事儿我可不能耽误了。这就好像是一种“成功学兴奋剂”,明知没用,却又欲罢不能。   平心而论,这些“常识”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甚至可以说它们中的许多确实代表了一种真理。只是这些“常识”与“真理”其实离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很遥远,远不是在我们“触手可及”的范围之内。但是这些“常识”的制造与鼓吹者们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善于把本来“遥不可及”的东西“拉近了”给你看,成功地让你产生“离我很近”的“错觉”,这一点上。   我们这个世界现在充满了浮躁。每一个人都在渴望“速成”或“速效”。管理的世界也是一样。每一个管理者都在渴求出现一种“神奇管理药方”,或者是类似于“一阳指”之类的“点穴神功”——只要“此招一出”,必定“药到病除”。反之,只要“招数不灵”,没有“立即见效”,则肯定是一个“损招”,必须立刻淘汰,再去寻找新的“一招灵”妙药……如此“周而复始”,在“狗熊掰棒子”的“幼儿游戏”中虚度光阴,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企业一天不如一天,逐渐病入膏肓……。   只要我们这个社会一天不将“取巧”二字除去,我敢保证“‘量产’成功人士”这一“励志学”的终极目标将永远只会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管理者不将“浮躁”二字去掉,他们的企业也永远不会踏上“可持续发展”的坦途。   与“取巧者”相比,真正的“成功者”没有一个不是“大拙”之人。他们成功的秘诀恰恰在于一点——将“取巧者”不屑一顾,扔掉的东西一个个地捡了起来。仅此而已。而做到这一点,是绝对需要一股“拙”劲儿的。这种“拙劲儿”,追求的不是想入非非,而是“务实”与“脚踏实地”的精神;不是“一鸣惊人”,而是“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不是“一步登天”,而是“日积月累”、“积小胜为大胜”的执着;不是一块“巨石”,而是对一粒一粒“沙子”的珍惜……,归根结底,“成功”的最根本秘诀在于两个字:坚持。任何一种“坚持”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成功。而真正能够做到“坚持”二字的,无不是“大拙”之人。这些人也许会博览群书,但是我敢保证他们不会真正把什么“励志”书籍当回事,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