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线性转型的乡村文化资本生产路径(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6PD7,doc格式,正文14641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2
一、文化资本的概念与理论认知 3
(一)乡村复兴:文化反思和价值重构 3
(二)文化资本:历史积累与后天习得 4
(三)乡村文化资本:后工业社会的乡村重构力量 5
二、乡村文化资本研究两个案例的基本概况 6
(一)案例一――龟山村:内生性“乡村文化资本”的再生产 7
(二)案例二――大山村:“国际慢城”⑤文化导向下的乡村蜕变 8
三、对两个案例之乡村文化空间功能定位的比较分析 9
(一)乡村空间再造:空间功能的文化转向 9
(二)乡村文化再生:乡村文化资本的生产 11
(三)乡村生活变迁:经济发展和文化内核 13
注释: 16
[参考文献] 17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19
论文致谢(模板) 20
正文
非线性转型的乡村文化资本生产路径(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乡村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以“乡村工业化”和“乡村城镇化”为主要路径的乡村转型日益受到质疑和挑战。首次提出“乡村文化资本”概念,用以解释文化在乡村转型中的价值和意义,主张自觉反思传统的乡村发展方式,挖掘并建构乡村转型的“文化动力因”。主要采用个案比较的方法,通过苏北和苏南两个典型村落的比较,解释其在空间变迁、文化生产和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实践路径,并探究“乡村文化资本”在乡村转型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与效果。最后得出:“乡村文化资本”在乡村转型中表现出了五种显著特性:制度化的公共财富、乡土性文化精神、社会阶层属性、一定的物化载体和价值外溢
乡村文化资本;乡村转型;文化复兴;非线性增长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DOI:
中国乡村建设和转型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遵循“城市中心主义”逻辑,这是典型的“乡村工业化”和“线性追赶”的城镇化。其结果就是出现了各种“乡村病”,包括耕地流失、文化衰败、失地农民、环境破坏、空心村、留守儿童等问题。以空心村为例,根据中科院的研究测算,截至2012年,中国“空心村”的面积超过了1亿亩,相当于5个北京市的面积①,村庄空心现象呈加剧趋势。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正在进入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避免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亟需在更宽阔、更基层的乡村地区发力,必须从注重单一经济增长转变到更加注重乡村地区文化资本的重构和再生产,实现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文化资本的概念与理论认知
(一)乡村复兴:文化反思和价值重构
“较之工业的高速增长,农业的缓慢发展给人一种安全稳定的感觉和千年平衡的印象,与工业的狂热相对照,农民的明哲适度似乎是永恒的;城市和工业吸引着所有的能量,但乡村始终哺育着恬静美满、安全永恒的田园牧歌式幻梦” [1]75,这是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在其《农民终结》一书中发出的感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寻求乡村转型和复兴早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达成的共识,因而,如何“回归”和“活化”乡村也成为“乡村复兴”的核心议题。较早发出乡村复兴“呐喊”的声音来自于文学作品,20世纪早期鲁迅和沈从文就已经关注中国乡土社会的衰落,以梁漱溟为代表推动的乡村建设运动更是从实践上尝试了从乡村教育层面的复兴。到了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许多乡土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乡土平静、恬淡的田园生活图景,也恰是对乡村某种“理想主义”的怀念与期盼。这种传统农耕文明弥散所引起的乡村文化忧虑不仅来自于形而上的“乡愁”情怀,而且也来自于反思过度城市化的现实需要。在许多研究者看来,在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裹挟”下,乡村地区是被动地吸纳到“城市主义”导向下地域生产力结构中的,并呈现出两种极端的命运:乡村的衰败和乡村的“异化”[2],前者以“空心村”为代表,表现为劳动力外流、耕地抛荒、宅基地闲置和乡土文化弥散。而乡村的“异化”则主要表现为资本和工业催生的“超级乡村”,我们所熟知的华西村和南街村等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种与城市趋同的乡村发展,虽然获得了城市的“形”,但却丢失了乡村“魂”。因此,一些学者开始反思这两种较为极端的乡村发展,并逐步提出了“乡村复兴”的概念和发展路径。其中以城市规划学界为代表的研究,将“乡村复兴”看作是乡村发展转型过程的必然阶段,是超越传统意义上以“生产主义”②为核心的乡村转型。为此,城市规划界将重塑乡村自组织生产生活系统看作是“乡村复兴”的核心要义,主张从文化、产业和生态等方面建立与城市平等互补的关系。社会学界则主要从“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新形势下经管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自建馆藏民国文献数据库概况(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论中国失业保险的道德风险问题(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互联网行业乱象的资本视角分析(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违约方合同解除权研究(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全面二孩时代下女性生育意愿及相关问题浅析(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分形特征研究(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科技文化推动社会文明建设的价值及路径(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探究群众文艺创作与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的关系(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推动群众小戏小品创作的有效途径(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摸索肇庆市高要区乡村联动惠民下乡创新之模式(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互联网招聘成本探析(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创业团队风险感知的情绪传染(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构建惠州公共文化云的研究(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 从总分馆和联盟模式谈文化馆的合作(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最近下载
- 梦幻之星4图文攻略完整版.docx VIP
- 英展 ACS-C(AE)工业计数电子秤使用说明书.pdf VIP
- 2020年小升初语文模拟考试试题新人教版B卷 含答案.doc VIP
- 全国青少年机器人技术等级(机器人二级)考试复习题库(含真题).pdf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12J003:室外工程.pdf VIP
- 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监理实施细则.pdf VIP
- 2018年第10号.docx VIP
- 体例格式7:任务1《中型网络安装与调试》教学活动策划表.docx VIP
- CNCA-C02-01:2014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电器附件).pdf VIP
- (高清版)B-T 42061-2022 医疗器械 质量管理体系 用于法规的要求.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