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5.pptx

  1. 1、本文档共10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第5章 应急管理; 案例简介: 2005年11.13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安全生产管理;应对过程:;地方自保: 11月18日,吉林省被迫通知黑龙江省。 11月20至21日,黑龙江省密切关注水污染危机信息。20日16时,硝基苯超标,21日9时超29倍。 11月21日,黑省与哈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保证食品物价社会安全; 二是设立专线全天值班; 三是1000万省长基金; 四是发布停水储水公告; 五是加强领导全力动员保证水供应。 11月21日,俄与我方进行联系。 哈市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 组织300个工作组深入社区动员储水; 统一调控地下水每区设3至5个供水点; 平价供应桶装水矿泉水,平抑市场水价; 拔款100万济助弱势群体。 加强供应,从沈阳大庆等市进口瓶装水;调动大庆油田钻队进哈打深水井。 实施紧急状态下用水限制,禁浴池洗车,保证??点机关、医院、学校、部队等用水。 启动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协调机制。 ;中央行动: 23日,总局公开承认污染;黑省政府向媒体通报污染实情。 24日,总局定性为重大水污染事件。吉副省长向黑龙江致歉 25日,毒水进入哈市,总局明确由吉林石化负责。中石油副总向黑龙江致歉。 26日,温总理到哈尔滨视察,表示“认真调查,追究责任”;李肇星部长约见俄驻华大使致歉。 27日18时,哈市恢复供水,黑省长兑现“第一口水我先喝”诺言。 28日,污染水进入通河县,俄罗斯考察组达哈市;林业总局长接管总局,紧急通知严防再发、隐患须告知当地、事件须上报。 ;综合恢复: 11月29日,专家组提出评估与修复方案。决定拔80万支援黑省监测。 11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会议,努力将污染控制在国内不出境外。三大措施,即及时通报信息,堵截污染,投放活性碳。 12月1日,总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指责省局的不力,即14至17日未有上报;吉林省有关负责人赴北京说明吉林省的处理作为。将上报程序及经过如实上报。 2日,中央办公厅发布干部调整通报。 4日,温总理致信俄总理通告中方措施。 5日,向俄无偿提供150吨净化活性碳、6台色谱仪。邀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4人小组赴中国调查。 6日,免去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职务。 7日国务院成立“11-13”调查组。 ;案例评析; 1.中石油吉林分公司选址与布局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2.应急预案及平时的演练在关键时刻并没有发挥有效功能 ;3.应急体制不健全;4、应急反应滞后(表象);在11月1 8日至11月23日期间,黑龙江省政府的应急反应是滞后的,并由此导致了哈尔滨市短期内的社会恐慌和市场秩序的失控。11月18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和环保局把此次爆炸可能对松花江水质产生污染的信息通报给了黑龙江省政府和环保局之后,黑龙江省政府提出了“沉着应对、科学应对、有序应对、依靠群众应对”的应对原则,并组织有关部门对水质进行高密度监测,但未在污染源进入黑龙江境内前,提前对水污染事件预测并作出应急准备,也没有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更没有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决策。;5、信息传递、决策、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不健全;6.应急保障机制不健全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一)概念;57;58;59;60;61;62;63;64;65;基本结构;67;68;69;70;71;72;73;74;四级;76;77;78;79; 三、应急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初步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该体制的优点在于,信息在不同层面之间充分共享,责任也会在各个层级之间得到细化。但层级过多造成宏观的城市管理体制与微观的生产体制之间,形成了多个安全责任缝隙与应急响应盲区。如何健全体制,消除盲点,是当务之急。;四、应急管理机制;1.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2.监测预警机制;3.信息传递机制;4.应急决策与处置机制;5.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 6.社会动员机制 ;7.善后恢复与重建机制;8.调查评估机制;9.应急保障机制;五、应急管理法制;应急管理法制体系 ;(1)宪法中的紧急权条款 (2)应急管理基本法 (3)应急管理单行法 (4)应急管理相关法 (5)有关应急管理的国际条约与协议 ;(1)宪法中的紧急权条款;国家面临严重危害威胁;紧急状态与普通应急情况的主要区别,在于危害和威胁的社会公共性、社会整体性和极端严重性。即紧急状态面临的是最高程度的社会危险和威胁。;国家机关行使紧急权力;非常社会义务;非常法律形态 ;总结:;紧急状态的决定机关和权限;根据宪法第六十七条和第八十九

文档评论(0)

文单招、专升本试卷定制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研究生产单招、专升本试卷,可定制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5017062000015
认证主体莲池区远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606MA0G1JGM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