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万松书院复建工程规划设计方案.docxVIP

杭州万松书院复建工程规划设计方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新 精品 Word 欢迎下载 可修改 杭州万松书院复建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摘要:万松书院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曾是浙省文人汇集之所。通过对相关文献史料的研究,探讨并完成了万松书院的空间格局、建筑单体设计及外环境营建。关注书院复建在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中的意义。 ? ? 杭州万松书院初创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就凤凰山万松岭报恩寺故基创建,取白居易诗“万株松树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句意,称万松书院。当时有仰圣门、大成殿、明道堂、毓秀阁、飞跃轩、居仁、由义斋、颜乐、曾唯亭,之后屡有修葺、增减,规制日益完整[1]。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建,并改名为“太和”。五十五年(1716年),又更名为“敷文” [2] [3]。乾隆年后逐渐荒废、湮没。如今,书院遗址只剩石狮一对,以及民国时期牌坊一座,照壁一座。 ? ? 万松书院是明清时期杭城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影响最广的书院,曾是浙省文人汇集之所。作为当时浙省最高学府,书院为浙地造就了许多人才。明著名学者王守仁,清著名学者齐召南、秦瀛等,都曾在此讲学。袁枚曾就读其间。传说戏曲人物梁山伯、祝英台曾于此就读,民间亦称万松书院为梁祝书院[4] [5]。 ? ? 书院遗址于2000年7月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22年9月,主管部门决定依照明代格局,对其进行复建。从而对杭城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体现,包括西湖旅游景点的丰富,以及带动整个凤凰山景区的开发,均有积极意义。 1 项目分析 1.1 工程概况 ? ? 书院规划用地位于杭城北部万松岭谷地,面积6.5k㎡,东低西高,三面环山,为一典型谷地。地形起伏较大,由东而西,共有4层台地。用地“左江右湖”,南距钱塘江2km,北迎西湖1km,与两处有着极好的视线关系和景观关系。用地内另有景观资源3处:九华山石林、于子三墓、梁祝传说。 1.2 现状分析 ? ? 现状的有利因素是规划用地左江右湖,视阈开阔;主体空间内聚,尺度合宜;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感强;景观特征鲜明,类型丰富。不利因素在于有限的面积和丰富的景观类型之间,以及一些不易调和的景观类别之间的矛盾(如现代烈士于子三墓与古代文化景观之间,正史记载的书院和仅为民间传说但又家喻户晓的梁祝之间)。 1.3 各主题线索在景区建设中的定位 ? ? 书院的复建设计涉及到4个相关线索,包括万松书院的复建、九华山石林景观的组织、梁祝文化的相关表达和于子三墓地的保护。根据历史上万松书院的文献资料,结合基地的现状条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方案确立设计工作的重点依次为: ? ? (1)万松书院的复建 这是整个景区的中心,应成为景区的最突出的部分,并构成其主要的文化内容。 ? ? (2)九华山石林景观的组织 自然天成的石林是用地内更为古老的景观。由于有着一定的规模和相当的独特性,它可以成为与书院的复建平行发展的特征景观。其中的摩崖石刻是中国古文化特有的景观处理手法,沟通了人文与自然的联系(见彩页)。 ? ? (3)梁祝内容的表达 万松书院为家喻户晓的梁祝故事提供了一段背景,从丰富场地的景观内容,增加游兴的角度出发,梁祝内容可以被组织在书院建设内。但是,由于用地自然条件的限制及自身文保单位这一性质的要求,这种对梁祝内容的提及又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宜过分铺排,以免喧宾夺主。 ? ? (4)于子三墓地的保护 于子三墓地为现代省级革命文物,依据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在其周边留足50m的保护地带。书院建筑及景区内的其他景观建筑分布在墓地50m线的外围。同时,注意在墓地和书院间密植乔木,保证墓地纪念空间和书院游览空间的各自完整和相对独立。 1.4 书院建置的文化要求 ? ? 在古代社会,书院承担着讲学、祭祀、藏书三大功能[6]。它们在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文化方面,有其独特功用。书院建筑因此不仅是材料和结构方式的结果,同时也是儒学文化观念熏陶的结果。无论是其环境选择,还是内部格局,都有着普遍而深刻的伦理色彩和文化象征意义。 ? ? 具体而言,书院建筑有如下特点: ? ? (1)型制端庄、素朴、淡雅,而少有刻意雕饰。书院谈“礼”问“道”,求“仁”行“义”,强调“求之于心而无假以雕饰”。 ? ? (2)中轴递进,左右对称的空间格局(见彩页)。书院知书达“礼”,强调等级序别的礼文化对书院建筑的空间布置起决定作用——次要建筑如斋舍分立左右,重要建筑如讲堂居中,尊崇建筑如祠堂、圣殿更据后进。 ? ? (3)讲堂建筑空间,多取面阔大于进深或与进深相同的横向方形式。堂前庭院要求宽敞开阔。书院教学讲究师生切磋、对话交流。前述的空间要求正是适应这种讲学方式的结果[7]。 1.5 万松书院的功能内容及平面布置原则 ? ? 自明弘治初创,至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原址停用,40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