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试题(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临川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 记》、《南柯记》因汤显祖是临川人,这四部作品中都有梦境,故称 “临川四梦”又因汤显祖的书斋名为玉茗,帮又称“玉茗堂四梦”。 2、 章回体小说: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 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 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 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 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 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其 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3、 性灵说:明清重要的诗歌理论。明代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继 承了李贽的“童心”说,提出了 “独抒性灵”的“性灵”说以抨击 复古派的主张,提倡诗文创作必须抒写作家的性灵,表现内心真情 实感。清乾隆时期,袁枚则以“性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相 抗衡。袁枚主张尊重人的自然本性,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就是“真” “真”可以不符合正统道德,它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由此出发,袁 枚性灵说有以下几层内涵:要求诗歌表现“真人”的真性情;诗歌 在艺术上要变,要有创造性,要在继承传统中求创新,这就克服了 公安派不注意继承传统的缺陷;在审美上主张风趣。袁枚的性灵说 继承了公安派的性灵说又加以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学的进步意 义,但袁枚的诗学理论深度不够,重大的创造也不多。 四大谴责小说,即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 之怪现状》、刘雾《老残游记》和曾朴《孽海花》,主要内容也都是 写官场的。主要暴露社会黑暗,指责政治腐败,谴责小说在艺术表 现方面比较粗糙,只注重写病态,不注意塑造典型形象,而且结构 松散,情节单调。 5、 桐城派: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方苞、刘 大概、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被称为“桐城派”。桐城派散文 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服务当代政治为目的, 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家的古文为楷模,在文章体制和作法上有细致 规则的系统化的散文理论。方苞将自己的散文理论核心概括为“义 法”二字,“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刘大概是方苞 的弟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 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合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他强调义理、考证、 文章三者兼备;还提出“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融合落 到实处;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姚鼐不仅发 展了桐城派的散文理论,而且还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桐城 派散文体系,有管同、梅曾亮、方东树、姚莹号称“四大弟子”。 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是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对元代 四位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的合称。 7、公安派: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的一个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是 袁宗道(1560—1600) 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 三兄弟,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高, 成绩最大,被称为“公安三袁”是公安派的领袖。其重要成员还有 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寄等人。 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 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 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公安派的“性灵说”融合了 鲜明的时代内容,它和李贽的“童心说” 一脉相通,和“理”锐对 立。性灵说不仅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还特别强调表现个性,表 现了晩明人的个性解放思想。 8、神韵说:清代诗人王士稹诗歌理论的核心。王士稹在理论上继 承了钟峠、司空图、严羽的诗学思想和南宗画论,总结了王维、孟 浩然以来的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传统,将神韵说发展为一套有系统 的诗歌理论。他强调“兴会神到”,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 诗的最高境界,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是清和远。清代人仕 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 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 王士稹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所谓“神韵说”就是 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 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的消遣娱乐功能。 9、元曲四大爱情剧: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 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和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被合称为“元 曲四大爱情剧”。 10、三言二拍:指的是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 世恆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它是中国古代白话短 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二拍”即《初刻拍案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uz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