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曲线和方程 教案》_2.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数学《曲线和方程 教案》 3.实数的分类 3、实数的分类: 4、以下由学生完成: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0、???? 、?? 2.5、?????? 、????? 、 - 6、?????? 、8%? 、19 (2). 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大括号内 1 、 -10 、 、 、 -2 、 3.6 、 、 — 0.1 、 8 、 负有理数集合: { } 整数集合: { } 正实数集: { } 无理数集: { } 3. 解不等式组 ( 1 ) 2x-3 〈 5 4. 绝对值小于 3 的整数是 ————————————————— 三、[学习互动] 1 、 观察下列对象 ( 1 ) 2 , 4 , 6 , 8 , 10 , 12 ; ( 2 )所有的直角三角形; ( 3 )与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 4 )满足 x-3 > 2 的全体实数; ( 5 )本班全体男生; ( 6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 7 ) 2007 年本省高考考试科目; ( 8 ) 2008 年奥运会的球类项目。 通过学生观察以上对象后,教师提问: [集合的概念] (1) 集合是什么?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 (2 ) 什么是集合的元素?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3 )集合、 集合的元素怎样表示?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且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中的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 (4)集合中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 是集合 A 的元素 , 称 a 属于 A , 记作 a ∈ A ;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 , 称 a 不属于 A , 记作 a? ?A 。 2 、探讨下列问题 ( 1 ) {1 , 2 , 2 , 3} 是含有 1 个 1 、 2 个 2 、 1 个 3 的集合吗? ( 2 )著名的科学家能构成一个集合吗? ( 3 ) {a , b , c , d} 与 {b , c , d , a} 是否表同一个集合?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下面结论: 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 [集合中的元素的性质] 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集合的元素的特点 互异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 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 组成集合的元素可以是 : 数、图、人、事物等。 [ 常用数集的表示 ] ( 1 )自然数集:用 N 表示 ( 2 )正整数集:用 N﹡ 或 N+ 表示 ( 3 )整数集:用 Z 表示 ( 4 )有理数集:用 Q 表示 ( 5 )实数集:用 R 表示(正实数集用 R* 或 R+ 表示) 四、[四、[ 互动参与] 例1 下面的各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是(??? ) (A )所有的好人 (B )小于2004 的实数 (C )和2004 非常接近的数 (D )方程x 2-3x+2=0 的根 例 2 用符号 填空 (1 )3.14Q (2 ) πQ (3 )0N + (4 )0N (5)(-2 ) 0N * (6 )Q (7 )Z (8 ) —R 五、 [分层议练] 1 、选择题 ( 1 ) 下列不能形成集合的是 ( ) A 、 所有三角形 B 、《 高一数学》中的所有难题 C 、 大于 π 的整数 D 、 所以的无理数 2 、判断正误 ( 1 ){ x2 , 3x+2, 5x3 -x } = { 5x3 -x , x2 , 3x+2 } (?????? ?????) ( 2 ) 若 4x=3 , 则 x ?N ????(???? ) ( 3 ) 若 x Q , 则 x ?R ( ) ( 4 ) 若 x N , 则 x ?N+ (??? ) 本节课设计的目的: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使教学呈现方式多样化;探索现代教学手段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2004.9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