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20xx年7月4日-7月11日,本人参与了我院组织的赴井冈山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遗忘井冈山,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亲自开创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依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因此我院开展的“红色之旅”思想教育活动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对此次井冈之行也有着深刻的体会。 井冈山是我党创立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依据地,是见证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一座不朽丰碑,井冈山革命依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拓了新的道路,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员擎起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第一面旗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井冈山开头,星星之火燃遍神州大地。 当汽车在井冈山下曲折的公路行驶时,《十送红军》、《请茶歌》、《三湾来了毛委员》……这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红歌就在车厢里荡漾,我注视窗外不语,任由充溢着激情、柔情和深情的美丽旋律,钩沉起曾经青春和激扬,也最为英雄主义和和秋风细雨般缠绵的浪漫遐想。 以前都是从书本上了解一些井冈山斗争的历史,这次上山才详细地知道了井冈山依据地是在很多山峰中的五块大小不等的平地上建立的,与山下通过五个哨口的小路相连,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部队的七百人上井冈山开头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道路,井冈山依据地人数最多时达万人,由于战斗频繁,敌人封锁,衣食住行极为困难,红军医院伤员最多时达八百多人,而医生仅有2人,另外有几个懂中医草药的,很多器械用毛竹制成,手术刀用梭镖代替,个别领导负伤,只发一包盐来洗伤口,算是特殊照看,困难之大,斗争艰苦,今日想起来真有些难以置信,然而先辈们具有坚决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使中国革命沿着井冈山开拓的道路,取得最终的成功。我特别感慨,心中的红色井冈,是燎原星火、红旗漫卷、杜鹃花开;是红五星、红土地、红缨枪;是打土豪、分田地,欢声一片;是“我自岿然不动”、“风展红旗如画”和“战地黄花格外香”的英雄气概、抱负追求、信念和信仰。 井冈山之行虽然短暂,但井冈山给我们的震撼是井冈山之前无法想象和无法感觉到的,特殊是对江泽民同志概括的井冈山精神内涵:“坚决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勇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成功”,有了深刻的理解,也使我们体会到革命成功来之不易,是很多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加倍珍惜。 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心得体会 五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区局团委组织我们全体团员来到X省韶山,瞻仰伟人故居。第一次踏上红色之旅,感受红色教育,我感觉突然之间经历了很多事情,有的转瞬即逝,有的刻骨铭心,永世难忘,而且时间过得越久,印象就愈加深刻。 5月2日的韶山,温度直逼30度。顶着炎炎烈日,我们来到了韶山,映入眼帘的是满山的苍松翠竹,铜像广场上的毛主席铜像让人肃然起敬。毛主席故居是一座泥砖的平房,背倚群山,面临清亮荷塘,是南方常见的普平凡通的农家住房。走进故居,里面的摆设一切依旧,主席少年生活的痕迹历历在目,横屋里摆放着的方桌,凳子,卧房里的方型架子木床,青色大布蚊帐,天井边房中陈设的农具、水车、蓑衣、风车,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褪尽了它原有的颜色。导游向我们娓娓诉说着伟人年少时的智慧和风采,贫困的中国农村生活,养成了伟人勤劳、英勇、朴实、苦读的秉性。 走出故居,呈现在眼前的是满眼绿色,依山傍水,环山围绕,青松郁郁,翠竹婆娑,大自然的气息,使我们心旷神怡,让我们领会到“圣地”灵气和岁月的记忆。斯人已逝,精神永存,抚今追昔,我们由衷地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假如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在这次参观毛主席故居的过程中,我们瞻仰故居,重温他老人家写下的字字句句,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深切的感到共产党的伟大,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作为一名生在和平年月,在红旗下成长的人,更应当清醒的熟悉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更应当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放在首位。 匆忙吃过午饭后,我们赶往远在三十八里外的花明楼,“刘少奇故里”五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进入大门,宽敞的甬道拾阶而上,道路两侧的松柏高大挺立,亭亭玉立,平台中央的花坛里,冬青郁郁葱葱,寓意着刘少奇同志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台阶一平台一台阶循环往复,直至最高处,耸立着刘少奇铜像,铜像高7.1米,造型美观,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生动的再现了日理万机致力于强国富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光辉形象。 铜像四周,辟有小巧的广场,四周有雪松、桂树、松柏掩映,绿草盆景,四季春色,庄重肃穆幽深,给人一种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