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兆洛知凤台文献活动述论
专题研究一,一*……一一一*3
李兆洛知凤台文献活动述论
剥,振田(南京大学中文系)
【摘要】李兆洛是清代中期的着名学者,又是一位文献家.嘉庆十三年至十九年,
李兆洛任安徽凤台知县.为政之暇,李
兆洛积极从事文献活动,纂修《凤台县志》十二卷,编辑《淮南方孩未先生全集》
十六卷,《小山嗣音》四卷.论文就这些活动作
一
述论,以期对李兆洛文献学及凤台,寿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李兆洛;寿州;《风台县志》;《淮南方孩未先生全集》;《小山嗣音》
【Abstract】
bZhaoluoisafamousscholarandspecialistindocumentsandachievesintheMiddleofQingDynasty.Whenhe
wasthemagistrateofFengtaicountyfromthe13thyeartothe19thyearofJiaqing,hecompiledthreebooks,namelyFengtaiAnnals,
TheCollectedWorksofFangHaiweiandTheContinuationoftheLiteratureofXiaoShan.Thispaperrelatesanddiscusseshis
compilinginordertoshowhissuccessincollectingandpreservingthedocumentsofFengtaiandShouzhouandgivesomehelptothe
studyonLiZhaoluosdocumenticsandthehistoryandcultureofFengtaiandShouzhou. 【Keywords】LiZhaoluo;Shouzhou;尼
n,TheCollectedWorksofFangHaiwe#TheContinuationoftheLiteratureof xinnShan
李兆洛(1769_-l841),字申耆,晚号养一老人,江苏阳
湖(今武进市)人,嘉庆乙丑(1805)进士,清代中期的着名学
者,阳湖文派的代表作家.创立养一学派,被当世推为通
儒,影响尤大.李兆洛又是一位文献家,藏书逾五万卷,皆 手加丹铅,校脱羡,正错牾…;编撰,纂辑着作多部;热衷刊 刻活动,刊布前人遗书遗集金石翰墨数十种_21.嘉庆十三 年(1808)至十九年(1814),李兆洛任安徽凤台县知县(兼 理寿州事),政绩卓着.为政之暇,李兆洛积极从事文献活动, 纂修《凤台县志》十二卷,编辑《淮南方孩未先生全集》十六 卷,《小山嗣音》四卷.本文就这些活动作一述论,以期对李 兆洛文献学及凤台,寿州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有所裨益. 1纂修《凤台县志》十二卷,收载,保护地方文献 李兆洛是清代着名的方志学家,独纂,合纂方志多部,取 得了很高的成就.《凤台县志》始修于嘉庆十六年(1811), 修成于嘉庆十九年(1814),内容包括舆地,食货,营造,沟 洫,官师,选举,艺文,人物,列女,古迹等,以精核详明, 才识博达,有裨吏治而享有盛誉,在方志学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乾嘉之际的方志学大致分为两个流派:考据派与史志 派.前者重视对地理沿革的考察,主张方志即是地理沿革考 证,反对在修志中侈言文献;后者则强调对地方文献的及 时收罗,以防文献湮灭无征.李兆洛是考据派的方志学家,但 又不为所拘,非常注重方志对地方文献的采集与收载.他说: 志书为一县文献所寄,犹家之有谱牒也,为子孙而不知先代 谱牒世系,无不羞之.为邑中人士之望,而于一邑文献不能数 述,独非耻乎.[31认为地方文献对于了解地方历史尤为重 要,表现出鲜明的方志学思想.
《凤台县志》即收载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其较着者,如唐 代的有《唐千佛寺残碑》,《唐河东薛公墓铭》,《唐佛顶尊胜 陷罗尼经石幢》等;宋代的有《宋证悟禅师碑》,《宋府判亭 石刻》,《宋夏松筑硖石城磨崖碑记》,《宋天圣二年施钱人 名碑》,《天圣院佛会人名碑》,《宋景韦fi藏经石匣记》等;元
代的有《元惠光净照大师之塔》,《元顺济龙王碑》等;明代 的有黄普纲《报恩寺重修碑记》,罗纲《寿州卫重修城橹 记》,方震孺《增修北城碑记》,黄奇士《循理书院铭》,谢一 鸣《创建循理书院记》,邹元标《循理书院置田记》,张晓《建 北门桥记》,《重修报恩寺替偈》等;清代的有靳天培《重修 北门城楼记》《重修寝宫乐楼记》,郑基《开浚三河记》,席芑 《重修循理书院记》,孙蟠《重修东门东津二桥碑记》,张佩 芳《重修八蜡庙碑记》,《重修报恩寺碑》,《重修白龙王庙 记》,周仪唪《修葺报恩寺大殿碑》,李兆洛《重修县署记》, 《重修学署记》,《修建十议桥碑记》,《黑石潭顺济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