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高》情景教学式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吟诵诗歌的基本方法。
2.赏析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3.感受诗人凄凉孤独的个人处境以及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分别有些什么习俗?(激发学生的思维,逐渐缩小到重阳节)大家
知道重阳节,古人有什么活动吗?引出课题(登高) 板书课题(播放音乐)
二、整体感知、倾情朗读
学生随音乐自由朗读课文。
找学生随音乐泛读课文。
同学们读得都很不错,但古人讲“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我们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
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才能读得更为出色。
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作者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悲苦之情
体悟情感,随音乐指导学生再次朗读。
三、重点探究、情感分析
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诗人悲从何来?(分析略)
季节之悲——秋孤独之悲——孤独
漂泊之悲——作客光阴之悲——百年
衰病之悲——多病难排之悲——新停
四、难点探究、情感挖掘
诗人为何有如此之悲?(ppt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诗人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奉儒守官”
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7岁学诗,15岁扬名,与李白并称“大
李杜”( “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
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
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的诗现存1 400 多首,它深刻地反映
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 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
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
对后世影响深远。
写作背景: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
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何
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
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
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小结:杜甫的悲凉正如他所说“拣尽寒枝不肯栖,飘渺孤鸿影”。
有人评价“登高”,说“三秋图,杜甫心”。杜甫除了悲情之外,还有什么情感?
季节之秋忧国忧民
生命之秋心系苍生
国运之秋兼济天下
作者登高望景,生发如此悲凉之情。在抒情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
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 “悲秋”。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
动(鸟飞叶落)有静(沙渚),有局部景(首联),有整体景(颔联) 。而且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
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
在抒情上,颈联的“万里”与“百年”又与颔联的“无边”与“不尽”相呼应,从时空
两处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停杯,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
不堪的根源。而且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
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
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一气直下,
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五、品味诗文、熟读成诵
六、延伸拓展
比较鉴赏杜甫在“夔州”时的作品。《登高》《咏怀古迹》比较阅读。
教师总结:郭沫若曾这样称颂杜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终其一生都把个人看得极其渺小,而将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视为人生的终极关怀,因此他不愧
为“诗圣”;也只有杜甫,以盛唐人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不倦地讴歌着平定动乱,中兴国家
的愿望,描绘出这一苦难时代的历史画卷,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清朝赵翼有《论
诗》,我篡改了一下,写了《论杜诗》作为这堂课的小结:
杜甫诗歌万口传,至今读来犹新鲜。
身多疾病忧天下,圣哲胸襟撼人间。
板书设计:
季节之悲 孤独之悲 季节之秋 忧国忧民
漂泊之悲光阴之悲生命之秋心系苍生
衰病之悲难排之悲国运之秋兼济天下
七、布置作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