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温毒类温病诊疗.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9/12 * 属于温毒类温病 诊断:大头瘟 辨证::毒壅肺胃,热结肠腑 分析:发病季节在冬季、具有头面红肿之局部症状等,可诊为大头瘟。病变初起为风热时毒侵犯肺卫,之后病情日见加重,邪从肺卫进入气分,风热时毒壅结肺胃形成毒壅肺胃,热结肠腑证。肺热壅盛则身热气粗而促;胃热津伤则烦热口渴,小便热赤短少;邪毒壅滞肠腑则大便秘结;肺胃热毒上攻头面则头面焮赤肿痛,咽痛、目赤;舌苔黄,脉数是肺胃热毒炽盛之征象。 治法:清透热毒,攻下泄热 方用:通圣消毒散 防风、川芎、白芷、银花、连翘、牛蒡子、山栀子、滑石各12克,芒硝、生大黄、桔梗、甘草各6克,水牛角20克,大青叶10克,薄荷4克,淡豆豉8克,每日一剂。另用三黄二香散局部外敷红肿处。 2021/9/12 * 韩某,女性,8岁,1月2日突然发病,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溃烂,肌肤红色疹点隐约可见。1月4日来诊时,高热(T39.5℃),汗多,口渴欲饮,烦躁不安,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间见神昏谵语,喉间痰鸣,肌肤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若杨梅,脉细数。 诊断: 辨证: 病情分析: 治法: 处方: 2021/9/12 * 诊断:烂喉痧 辨证:毒燔气营(血) 分析:病者为8岁患儿,发病于冬季,具有咽喉红肿糜烂及肌肤丹痧等特征,可诊为烂喉痧。气分邪毒炽盛,则见壮热,汗出,口渴,烦躁;营(血)分热毒炽盛,故见肌肤丹痧,红晕如斑;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等,为热灼营阴之征。故本病辨证为毒燔气营(血)。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救阴 方用凉营清气汤 水牛角30(先煎)、鲜石斛10、黑山栀10、丹皮10、鲜生地15、薄荷叶6、黄连6、赤芍12、玄参10、生石膏30(先煎)、生甘草4、连翘10、鲜竹叶6、茅根10、芦根12。 另用锡类散吹喉。 2021/9/12 * 案 例 张某某,男,56岁。 初诊:发烧两日,头面红肿,微有恶寒,继则寒罢而热增。今日开始头面红肿热痛加重,两目不能张开,咽喉红肿且痛,口渴心烦,大便2-3日未行,舌苔黄厚质红,两脉洪滑且数,按之有力。 2021/9/12 * 风温时毒侵袭肺卫,内蕴滞热,成温毒大头瘟证。 疏风清热解毒——热祛毒解,消其肿痛。 薄荷(后下)3g,牛蒡子6g,苦桔梗8g,黄芩12g,酒黄连4.5g,生甘草6g,元参10g,连翘10g,板蓝根10g,马勃3g,二剂 大头瘟 2021/9/12 * 二诊: 服上药后,遍身小汗,身热渐退,大便一次,头面红肿略消,两目已能张开,咽喉肿势稍减,仍时作痛,心烦,但夜已成寐,两脉洪滑,数势已差,按之力弱。温热蕴毒渐解,气分之热未清,再以普济消毒饮法加减,忌食荤腥食物。 蝉衣6g,赤芍10g,牛蒡子6g,紫草6g,连翘12g,金银花15g,天花粉12g,蚤休10g,鲜茅芦根各30g二剂 2021/9/12 * 温热蕴毒渐解,头面红肿已退,体温正常,夜寐已安,大便溏薄,每日一次,小溲赤少,脉象弦滑而力差,舌苔根部略厚。 三诊: 温热蕴毒已解,胃肠余滞未清,再以清化湿热兼导积滞,饮食当慎。 僵蚕8g,蝉衣6g,片姜黄6g,连翘10g,蚤休10g,水红花子10g,焦三仙各10g,瓜蒌仁25g,元明粉1.5g(分冲),二剂 前药又二剂之后,诸恙皆安,大便正常,舌苔已化为正常,慎饮食,忌荤腥一周而安 水红花子·。瘦果扁圆形,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7~8月,果期8~10月。生于田间、路旁、湿地,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山东、江苏。 【性味】 性微寒,味咸。   【功能主治】 散血消症,消积止痛 升降散证治析要 杨栗山对内经“火郁发之”之旨颇有研究。他认为:温病乃怫郁为重,郁而化热,阻塞气机升降,治疗上须采用“郁而发之”的原则,倡导宣郁清热为法则以调节表里三焦气机升降,使周身气血流通,升降复常,阴阳平衡,独创升降散即是此意。   升降散临证表现:憎寒壮热,头痛,骨节酸痛;或口渴饮水无度,口气如火,心烦不宁;或头面猝肿,咽喉肿痛,痰涎壅盛;或上吐下泻,呕吐血汁,丹毒发斑,雷鸣腹痛;或舌卷囊缩,腰痛如折,大便火泻,小便淋涩。其表里上下见症虽各不相同,但受邪则一,均由杂气内郁所致。其次温病初起,过用寒凉,遏阻阳气,以致火郁于内,寒遏于外,导致温热火郁三焦气分而不得宣泄亦可出现升降散所主之证。 升降散以宣泄郁火为原则。方由白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等药组成。其中白僵蚕清热解郁,散风除湿,化痰散结,解毒定惊,既能宣郁又能透风湿于火热之外。蝉蜕宣肺开窍以清郁热;姜黄行气散结,破瘀逐血,消肿止痛;大黄攻下热结,泻火解毒,推陈致新,安和五脏。四药相伍,升清降浊,寒温并用,一升一降,内外通达,气血调畅,共奏行气解郁、宣泄三焦火热之邪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