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安石道本体之嬗变(历史学毕业论文).docVIP

论王安石道本体之嬗变(历史学毕业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王安石道本体之嬗变(历史学毕业论文) 文档信息 属性: F-017CG7,doc格式,正文8532字。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适用: 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献,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摘取等相关工作。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搞要 1 关键字:王安石;道本体;无思无为 2 [参考文献] 11 论文原创声明(模板) 12 论文致谢(模板) 13 正文 论王安石道本体之嬗变(历史学毕业论文) 搞要 摘要:王安石学术活动的前期是从儒家的立场来阐述他的天命、性等哲学范畴,只是认为佛道思想与儒家的天命寂然不动的思想有相近之处。总体而言,在前期,王安石对佛道思想的基本态度是排斥,而不是调和。但是后期王安石从天道的无声无臭来吸收佛道思想。因而,在道本体上,儒家的立场逐渐淡化,以至于认为佛道思想在道之体上与儒家一样,于是对佛道思想的基本态度由排斥转变为调和。当然,王安石在外王上对佛道仍持激烈的批评态度。而学界动辄以一种笼统的调和论来概观王安石的思想,是没有对其思想前后嬗变与分期作细致辨析的结果。从哲学史上看,对王安石道本体嬗变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我们把握安石学术与二程学术关系演变的根源 关键字:王安石;道本体;无思无为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DOI: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胡金旺(1972-),男,安徽省安庆市人,宜宾学院历史与哲学研究所副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宋明理学及现代新儒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学的超越性与时代性问题研究”(15XZX008);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现代新儒学及其文化影响研究团队”项目资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9卷 第4期胡金旺:论王安石道本体之嬗变 我们将可以确定为王安石前期及后期与道本体思想相关的作品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其道本体的思想并非是前后一脉相承的,而是有了明显的演变。这些与道本体有关的早期文章有《答陈??书》、《涟水军经藏记》与《答曾子固书》等,后期论述了道本体思想的文章有《老子》、《致一论》与《洪范传》等。 在《答陈??书》[1]中,王安石写道:“庄生之书,其通性命之分,而不以死生祸福累其心,此其近圣人也。自非明智,不能及此。明智矣,读圣人之说,亦足以及此。不足以及此,而陷溺于周之说,则其为乱大矣。墨翟非亢然诋圣人而立其说于世,盖学圣人之道而失之耳。虽周亦然。……老、庄虽不及神仙,而其说亦不皆合于经,盖有志于道者。圣人之说,博大而闳深,要当不遗馀力以求之。是二书虽欲读,抑有所不暇。某之所闻如此,其离合于道,惟足下自择之。”王安石认为庄子“通性命之分,而不以死生祸福累其心,此其近圣人也”,即是说庄子在本体论意义上的性命道德之说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它们只是与圣人之说相似,而实质上还是不同。因此,如果以为老、庄在道本体论上与圣人有相似之处就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地加以全然信服,就不能对其与圣人相睽违之处加以批判,就会将圣人“博大而闳深”之道与老庄之道混为一谈,最终就会与圣人之道渐行渐远。所以,王安石告诫友人要对老庄之说慎加抉择。李之亮先生认为,这篇书信作于庆历五六年间[1]1384,从其内容和王安石与陈??的交游来看,是比较可信的判别。这篇书信表明王安石早年站在儒家圣人本位立场上对老庄的道本体论是持批判态度的。 而在写于庆历年间的《涟水军淳化院经藏记》中[1]1603,王安石也表达了相似的思想。他说道:“盖有见于无思无为,退藏于密,寂然不动者,中国之老庄、西域之佛也。……既以此为教于天下而传后世,故为其徒者,多宽平而不忮,质静而无求。不忮似仁,无求似义。”王安石认为老庄与佛教在无思无为,退藏于密,寂然不动上是有见的,这与儒家思想有相近之处。所以其徒“不忮”“无求”,这一点与儒家仁义相似。王安石是从佛道之徒有近似于仁义的表现而肯定佛道在无思无为上是有见的,所以,其无思无为是儒家的,是从仁义表现出来,与上文的不累于生死也是从儒家的思想表现出来的一样。仁义等内容是根本,其表现只不过是形式罢了,而佛道只是在这个表现形式上近似于儒家,其实质则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对佛道的思想持高度戒备的心理。可见,王安石早期是从儒家的仁义思想和立场上来看待佛道思想,因而对佛道本体论提出批评是必然的事情。 在同样作于庆历年间的《答曾子固书》中[1]1265,王安石说道:“杨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然于墨、晏、邹、庄、申、韩,亦何所不读?彼致其知其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1]1264王安石明确表明异学不能乱其道,对其有所去取,是为了更好地阐扬儒家的大道而已。而去取的标准就是前面几篇文章所阐述的,坚持儒家的实质内容,而对佛道在形式上的相似性也予以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