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师古镇油纸伞调研的实践报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4 页 川师古镇油纸伞调研的实践报告 前言 四川泸州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年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把完全保留着全手工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毫无遗漏地承袭了中国传统的制伞技艺。这项传统的制伞技艺被专家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也是目前油纸伞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 四川泸州油纸伞历史悠久、 \t /_blank 文化底蕴厚重,具有较深远的 \t /_blank 历史文化性,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民间工艺品、 \t /_blank 仿古工艺品。保留几百年的传统制作手工艺制作方式,被誉为“中国伞工艺的活化石”,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虽然制作工艺特殊,但保留湿糊伞技术与特殊的桐油配方,伞面经久耐用具有 \t /_blank 雨具功能,把美观性与实用性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川泸州油纸伞伞骨选用蜀南竹海等地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老楠竹,韧性大、弹力强,并经防霉、防蛀等工序处理;伞面选用拉力强的特制手工棉纸,加以手工精绘彩图,如花鸟、人物、山水、风景等,并刷上绿色环保的特制熟桐油,因而油纸伞具有极强的紫外线过滤功能,不论日晒雨淋,都不破裂、不褪色、不变形,经久耐用,生态环保。作为传统中式仿古装修中重要装饰品—油纸伞,因其费用低、新颖、古典、浪漫、方便,正成为越来越多的装修公司、设计公司、单位或家庭的新宠。 油纸伞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寓意美好吉祥,自古深受人们喜爱:“油纸”与“有子”谐音;圆形伞面寓意美满、团圆、平安;竹制伞架,寓意节节高升;自古油纸伞下演绎了多少经典爱情故事,油纸伞成了恩爱、浪漫的代名词 泸州油纸伞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它的生存空间却越来越狭小。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油纸伞在当地并不出名,大多数人只知其名不止其物,对于当地人而言,油纸伞是奢侈物品,并无多大实用性,对于游客而言,油纸伞是观赏性具有收藏价值的物品,也不具有使用功能。最大的问题便是油纸伞逐渐丧失原有功能,变成奢侈物品。 正文 实践名称:巴蜀特色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现状研究 —泸州油纸伞 实践时间:2016年7月8日到7月15日 实践地点:泸州市油纸伞 报告正文: 2016年7月8日下午,川师古镇油纸伞调研小分队来到泸州市合江县尧坝,这个朴实又充满文化底蕴的小镇。虽然大家坐了一个上午的大巴都十分疲惫,但仍旧抵不住古镇的诱惑,纷纷在夕阳的陪伴下携手走出旅社,走进古色古香的羊肠小道。低矮的瓦房错落有致的排列在两边,青石小道冒着点点绿意,霞光下的小镇充满慈爱,轻轻包裹着朴实的居民。 2016年7月9日上午,经过8日下午的踩点,我们按部就班,分成几个小分队开始了各自的工作。阳光还有丝丝凉意,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到了接受采访的阿姨家里,叔叔阿姨十分好客,热情地邀请我们就坐,稍作休息,我便带着部分小伙伴开始自己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周边的问卷调查。怀抱着一沓资料,我有点心慌,毕竟是第一次做这种调查,无从下手。看着一双双好奇的目光瞥向手中的资料,或许可以从这些朴实的居民的好奇下手,我试探着做了一张,虽然问题有点多,但仍旧完成了。我心中满满的都是感动。又走向第二家,这家是两个鹤发老人,一直居住在这里,我兴趣来了,老人也十分好客,于是我们开始摆龙门阵,老人家讲起话来滔滔不绝,从对话中我才知道原来智力的油纸伞并不是发源地,而是从分水发展过来的,刚开始几乎每家每户都靠这个营生,直到近年,油纸伞虽然扬名万里,但生意越发难做,人们才放弃另寻他路。屋子里静静地,只有一个老钟轻悄悄的摆动,又是一陈唏嘘。原来这里曾经靠着油纸伞也是十分繁荣的。我收起老人填的问卷,看看天,有同学过来让去吃饭了,原来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这么多了呢! 下午由于日头太大,怕大家中暑,我们便蜗在旅社整理问卷。大家止不住叹息。 2016年7月10日早上,我们又整装出发,这一次是分开行动,每人手里都有或多或少的问卷,我又一次来到昨天采访的那个阿姨家。 “嬢嬢,最近生意怎么样?”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几百,生意差的时候几天都没得一单。唉,越来越难做喽。” “如果,有人愿意来学这门手艺,您愿意倾囊授之不呢?” “关键是要有人愿意来学啊!唉,我们家这门手艺代代相传,几百年喽,我们小时候学的也很辛苦,手都打起泡了,有时候一不小心就被竹子划破流血,不容易啊,现在的娃娃那个愿意来受罪,又有哪个家长愿意娃娃来吃苦哦。” “就没打算让这门手艺继续传下去,给自己的孩子吗?” “娃娃们在外面读书,如果他们愿意学我肯定高兴,毕竟是祖业,如果不愿意也没得办法,这个也越来越不好做了,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 阿姨说完便抬头看着远方,似迷茫似惆怅似悲伤。我也不好再问什么,只得告别阿姨走开了。 一个上午,我的脑海里都是阿姨的叹气声。 2016年7月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