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篇_学习沈因洛心得
沈因洛老人家走了,留下的是人么对他的怀念与追思,他的生平看似平淡,一个捐遗的举动,才让他的光芒显露出来,沈因洛作为正省级干部,没有给儿女留下财产,却为世人留下了一股浩然正气,下面就是学习沈因洛事迹心得体会,请您阅读。
学习沈因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第一篇
?
时隔两月,再次回望那段难忘的采访经历,一次次讲述、一个个故事如放电影一般在脑海中掠过,沈老的事迹依然感染着我,激励着我,鞭策着我。
?
第一次听到沈老的故事,是在他去世后第3天,在省政协举办的追思会上。我记得那天是元宵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最了解沈老的一群人:家人、秘书、同事围坐在一起共同缅怀。没有歌功颂德,没有豪言壮语,一张张手写的讲话稿,讲述的全是沈老爱党、爱民、廉洁自律、奉献毕生的“小事”。当沈老的大女儿讲述“父亲为了兑现33年前的承诺,捐献遗体”时,那一声声呼唤:“父亲,一路走好,我的好父亲,我们永远爱您”,现场听者无不动容。动笔写这篇发言稿时,再次聆听这段录音,我依然难忍热泪。
?
生前,沈老定下规矩,不接受专访、不写回忆录。长期以来,除了家人、秘书和部分同事,了解、熟悉他事迹的人并不多。沈老去世以后,一个捐遗的举动,才让他的精神风范光芒显露。
?
正式接到沈老先进事迹的报道任务,在3月中旬。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和同事们走进沈老的家中。
?
去之前,我十分忐忑。担心的是,沈老的家人是否配合,因为家人的讲述对整个报道至关重要;好奇的是,省领导的家该是啥模样?
?
乘电梯上了楼,老人的老伴、女儿招呼我们进门。她们衣着朴素、谈吐大方和气。走进沈家,只见空空荡荡的客厅里,最值钱的是一台旧电视机,茶几上还整整齐齐叠放着几张近期的湖北日报;餐桌上,还有一个普通人家早已不用的菜罩;房间里,用的是“大块头”台式电脑……这些并不流行甚至过时的物件,让我恍若时光倒流。
?
书房里,女儿正在整理沈老生前的衣物:一件样式老旧的黑色皮夹克,沈老穿了快40年;一条宽大的裤子,腰身的橡皮筋已经松垮……
?
这是一位高级领导干部的家吗?这和我想像中的,相去甚远。
?
在书房,除了靠墙的一排书柜放满了书,还有一些特别的遗物——106张捐款收据,其中不少以老伴曹俊敏的名义捐助。老伴跟我们说,早年在部队时,为资助当地办化工厂,老沈捐出了两个月工资,还鼓励她也捐。
?
离休后,沈老定下规矩,每年拿出一个月工资,分别捐给省慈善总会、残联、老促会、“希望工程”和“春蕾计划”等5个地方。一旦听说哪里发生地震、洪涝等灾害,他也总要捐钱、捐物。生前,他常对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说:“在延安时期,老区人民用麦麸、黑豆养育了我们,现在生活好了,不能忘了人民!”
?
沈老的生活,沈老的家,沈老生前的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体现出公与私的清晰划界,体现出节俭朴素与慷慨大方的强烈对比,体现出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风范。
?
采访中,我们听说了一件事。1984年秋,担任省委副书记的沈因洛到天门调研,当时天门的塑料花全国有名。有企业就送给沈书记一束塑料花,没想到他当即拒绝,还说“生产一束花,企业耗费人工、原材料,我平白带走,这是不对的。”
?
出访国外归来,外方赠送的电子计算器、照相机、手表,他一一上交;接待战友吃饭,他如数自费;外出调研,从一瓶咸菜、一双拖鞋,到或多或少的慰问金、感谢费,他不仅坚决不拿,还严肃批评送礼者。
?
司机吉胜给沈老开车15年,采访中,吉胜说:“公是公,私是私,沈老一家都分得很清楚。沈家人没有因为私事坐过他开的车,即便是沈老在同济医院住院,女儿女婿到汉口陪护送饭,也是换乘两趟公交车,花上1个多小时赶去。”
?
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廉洁齐家。沈因洛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家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无论在职还是离休,沈因洛始终清廉如水;在公与私的问题上,他坚守原则,泾渭分明,一寸不让。
?
采访中,大家频频提及一个单位——武钢。从41岁到61岁,沈因洛在武钢担任主要领导,十里钢城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生前,每年都要去几次。
?
到武钢采访那天,正巧遇上天降大雨。听说记者追访沈因洛事迹,他的老同事、老部下们,即使拄着拐杖、冒着大雨,也要来说说沈经理的故事。
?
追忆“沈经理”,几乎每一个老武钢人,都能讲几个故事。“开会的故事”、“闹钟的故事”、“恭喜发财的故事”……时光流逝几十年,大家仍历历在目。
?
77岁的武钢党校副教授陈尹士一定要带着我们,看一看老站台旧址,走一走“沈因洛路”。陈尹士跟我们说:“职工上下班碰到他,说起家庭困难,他会掏出刚领的工资,分一些给工人;一名职工提到妻子产后身体虚弱,他拎着两只老母鸡前去探望。”陈尹士说,得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