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要方》温疫防治用药与方法探析(陈仁寿).docxVIP

《千金要方》温疫防治用药与方法探析(陈仁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0930/c4217a55321/page.htm 《千金要方》温疫防治用药与方法探析(陈仁寿)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是一部综合性医籍,成书至今虽年代久远,但由于其丰富的中医学知识而依然被现代中医药学者所重视。《千金要方》内容涉及中医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临床用药及方法上具有独到之处,对其研究可以为现代临床提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传染病是目前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中医对之认识历史悠久,属中医疫病范畴,或称温疫、瘟疫。现存最早的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即有记载,《素问·刺法论》云:“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1]指出了温疫的传染性和症状特征。《千金要方》详细记述温疫防治的多种处方用药和方法,表明唐代对温疫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特别是其用药和辟温方法独特,对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现代防治传染病提供思路。本文试从药物、组方、方法三个方面对《千金要方》防治温疫之特色进行分析。 1. 处方遣药,以祛邪辟温为要。 《千金要方》中有许多关于温疫理论和防治方法之论述[2],书中卷九“伤寒上”于“伤寒例第一”引《小品方》之说,明确指出温疫为“毒病之气所致”,并认识到与伤寒不同,谓“古今相传,称伤寒为难治之疾,时行温疫是毒病之气,而论治者不判伤寒与时行温疫为异气耳。”并于“伤寒上”专门列有“辟温”章节,载有数十首温疫防治验方,加上卷十一“胆腑”篇中少量温疫治疗处方,《千金要方》中防治温疫方至少38首,其中有名方如雄黄丸、屠苏酒、太乙流金散、雄黄散、柏枝散、粉身散、杀鬼烧药、虎头杀鬼丸、辟温杀鬼丸、雄黄丸、赤散11首,其余均为无名方,所涉药物108味。 《千金要方》中防治温疫所用药物较为分散,据统计出现频率较多者分别是雄黄(9次)、栀子(7次)、丹皮(6次)、雌黄(5次)、石膏(5次)、芒硝(5次)、赤小豆(5次)、鬼臼(5次)、桂心(5次)、元参(4次)、白术(4)、朱砂(4次)、皂荚(4次)、细辛(4次)、香豉(4次)、鬼箭羽(4次)等,其它药物出现1~3次。这些药物的功效主要为解毒、杀虫、清火、泻下、温散等方面。如: 雄黄,为解毒杀虫药,《神农本草经》云其能“杀精物恶鬼邪气”,五代《日华子本草》谓其能治“岚瘴”[3],故对温疫具有辟疫解毒之效,使之成为历代预防温疫常用药。雌黄、朱砂、寒水石、曾青均为具有解毒作用的矿物药,历代本草或医家均有其“辟疫”作用记载,但由于这些矿物药具有一定的毒性,现代使用甚少。 栀子,属清热泻火药,临床常用于各种热毒之证,温疫者热毒炽盛,故栀子适用之,现代药理实验证明,栀子能对多种致病微生物具有杀灭作用[4]。丹皮、石膏、芒硝、元参也能清热泻火,驱温疫之邪毒,与栀子同功。 赤小豆为利水消肿药,而《千金要方》等方书中记载其能用于温疫防治,或入复方,或单味使用。明以前本草均不载赤小豆“辟疫”功能,直到《本草纲目》才谓其能“辟温疫”[5]。 鬼臼、鬼箭羽古方配用不多,多为民间验方使用,其功效均能解毒杀虫,《千金要方》用之辟温疫。鬼臼为小蘗科八角莲,《神农本草经》载其“主杀盅毒鬼注精物,辟恶气不祥,逐邪,解百毒。”[3]现临床有报道八角莲(鬼臼)注射液治疗传染性疾病乙型脑炎,取得良好疗效,表明有较好的退热、抗病毒作用[6]。鬼箭羽又名卫矛,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载其“除邪,杀鬼毒盅疰”,故能辟温疫之毒。 桂心、细辛为辛温香窜之品,能御邪袭体或逐邪外出,故能用于温疫之预防,特别是对寒疫之证尤为合适,本草对之记载不多,值得挖掘,作为外用品尤佳。 2.组方用药,以配伍增效为旨 统计所得《千金要方》防治温疫38首方中,有21首属于复方,组成药物二味至十多味不等,说明唐代方剂学的发展也体现在预防温疫疾病方面,其中不乏非常著名的方剂流传于世,如屠苏酒、雄黄散、乌头赤散等,为后世所习用。 屠苏酒组成药物有大黄、白术、桂心、桔梗、蜀椒、乌头、菝葜(一方有防风),方中大黄泻火通便解毒;白术健胃利水,久服能轻身延年;桔梗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下盅毒;蜀椒解毒、杀虫;桂心、乌头散寒驱邪,温养脏腑;茇葜驱毒。诸药相合,配伍精当,解毒之效益增,能“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后世中国有些地区过年时将饮服屠苏酒作为一种习俗,用于预防温疫病,保身体安康,并求长生不老。 雄黄散,由雄黄、朱砂、菖蒲、鬼臼四药组成,方中雄黄、朱砂解盅毒,杀百邪,菖蒲为民间辟邪驱疫常用之品,鬼臼辟恶气。四药相配,以增解百毒、辟疫疠之效。雄黄散多熏烧用,驱邪作用更强。后人在温疫流行季节,常以此预防温疫的发生和流行。 乌头赤散为“治天行疫气病方”,由乌头、皂荚,雄黄、细辛、桔梗、大黄组成,方中乌头、细辛散寒驱

文档评论(0)

刘芳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