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人怎么战胜瘟疫的?从古至今5个朝代各有经验
几千年来,传统中医药一直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保驾护航。在与瘟疫的抗争中,中医药不断得到锤炼、打磨,中医智慧始终在防治疫病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历经无数次瘟疫的侵袭仍屹立于东方,中医药的力量不容忽视。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中医专家,带你回顾中国疫病的发生历史,了解中国传统医药在防治瘟疫上的作用和宝贵经验。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讲师、博士 杨必安
本文编辑丨郭静超 王晓晴
疫病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头号敌人。一次严重的瘟疫,堪比一场惨烈的战争。
在世界历史上,瘟疫的发生数不胜数,一些重大瘟疫,比如欧洲的黑死病、西班牙大流感等,甚至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
黄帝时代
探讨疫病从此时开始
“疫”,《说文解字》解释为:“民皆疾也。”“瘟”,《辞源》解释为:“疫病,人或牲畜家禽所生的急性传染病。”
可见,“瘟疫”是古人对急性传染病的一种统称。另外,“伤寒”“时气”“温病”中部分注明传染或流行特点者也属于此范畴。
从出土文物和古代文献来看,早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了对各种疫病的探讨,并且从中探索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但是因为处于文明的蛮荒时期,那时候的诊断与治疗是与神秘的巫术手段结合起来的,充满了原始的宗教色彩。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认为疫病的流行与人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有关。
东汉
张仲景首创坐堂
东汉末年可以说是瘟疫横行的年代,不断的战争导致瘟疫大流行。这直接导致一些市镇变成了空城,其中尤以死于伤寒病的人最多。
不少医生虽师承名医,却不思进取、因循守旧,不精心研究医方、医术,以解救百姓的病痛,而是竞相追逐权势荣耀,忘记了自己的本分。
张仲景对这些人非常气愤,痛加斥责,更决心要控制瘟疫的流行,根治伤寒病。从此他广泛借鉴其他医家的治疗方法,结合个人临床诊断经验,研究治疗伤寒杂病的方法,并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开始着手撰写《伤寒杂病论》。
传说在张仲景就任长沙太守的期间,正值疫病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而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
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应接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公堂中,公开坐堂应诊。
因为以往的医生都是游医,而张仲景此举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
唐代
佩戴、烧熏药物驱疫
鼎盛的唐代也饱受疫病的侵袭。唐代史料中有关瘟疫的记载始于贞观十年(636年),终于大顺二年(891年),这255年一共发生21次瘟疫,平均12年一次。
药物外用是唐朝时期瘟疫预防的重要途径。使用方式多样,主要有佩戴、烧熏、涂抹、塞鼻、取嚏、点眼、涌吐、粉身或洗浴等;剂型主要包括散剂、汤剂、丸剂、酊剂等。
比如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赤散辟温疫气伤寒热病方》就记载过:“以丹涂之,悬门户上,又令人带之。”
根据研究,晋唐用于佩戴辟疫的单味药物主要有女青、桑根和马蹄屑,而复方药物的佩戴又主要是老君神明白散、太乙流金散、赤散、虎头杀鬼方等祛邪辟秽方剂。
比如其中的老君神明白散,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中记载:“一家合药,则一里无病,此带行所遇,病气皆消。”全方用药辛温芳香,能驱逐疫气。
宋代
重视水卫生,设隔离所
为了防御瘟疫的发生,宋人的理念显得颇为超前。根据邱云飞的研究,比如两宋时期,人们为了加强对自然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专门成立了保护林木的最高机构(虞部)来“掌山泽、苑囿、场冶之事”。
宋朝对监狱卫生、尸体掩埋等方面也非常重视,这对疫病的防控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抗疫过程中,注重卫生状况是一个重要因素。北宋名医庞安时的治疫逸事在湖北省浠水民间代代流传。
相传,有一年大旱,浠水县城郭乡杨家铺一带瘟疫流行,可庞安时发现他开的方子在别处灵验,在这里就不灵了。他来到这里一看,才发现这里的村民吃水、用水都取自污秽不堪的塘堰,要解决问题,必须立即打井。
于是,他找到在当地行医的弟子杨可,师徒二人一起上山找水源。他们两人走到一个山坡下,庞安时在一颗小树边停下来,见树旁的密密草丛,高兴地说:“你看,这么干燥的天气,此处却不断涌出清水,这不是找到了水源吗?”
杨可大喜,送走老师后,按老师的策划设计开始在此打井,最后砌成一眼深层泉水井,此井水的水质清洌。他再用此水煎药给病人服用,果然药到病除。当地村民齐赞庞安时师徒做了件大好事。
于是大家计议,请来一个石匠,在石碑上刻上“庞公井”三个大字,准备立在井边,当庞安时听说这事时,立即赶来劝阻,“井是你们杨家人开,供大家用,怎么把功劳记到我的帐上呢?要是给它取个名,就叫它杨井。”如今,“杨井”已成为国家重点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抗疫”,中国从未输过 ——我国防治瘟疫历史及文化回顾.docx
- “民国时期”瘟疫流行资料.PDF
- “瘟疫”,你知道这个词的千年发展史吗?.docx
- 《千金要方》温疫防治用药与方法探析(陈仁寿).docx
- 《瘟疫歌括》古代中医治疫的范本.docx
- 被瘟疫塑造的人类历史——《瘟疫与人》阅读笔记.docx
- 材料一: 中国古代把传染病、流行病通称为“瘟疫”,自商代开始就有“瘟疫”的文献记载。.docx
- 单方防治瘟疫时邪方剂文献研究.docx
- 古代中国疾病疫情概况.docx
- 雷击散---针对于瘟疫治疗的文献.docx
- 2025AACR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报告52页.docx
- 财务部管理报表.xlsx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二章恒定电流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ppt
-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pptx
- 俄罗斯知识点训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pptx
-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课件(统编版).pptx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七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2.1.ppt
-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第3讲圆周运动.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53Lifeinthefuture.ppt
- 2025-2030衣柜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