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研究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及治疗、中医辅助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分析….docVIP

中医研究课题研究论文(五篇):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及治疗、中医辅助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分析….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研究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及治疗 2、中医辅助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分析 3、中医教育教学研究论文(6篇) 4、泰国中医教育发展思考 5、韩医教育对中医教育的启发研究 全文总字数:16807 字 篇一: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及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及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胃黏膜薄且萎缩,临床表现多为恶心、嗳气及食欲减退等。临床上多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但效果不佳,容易反复发作,且不良反应较多,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近几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众多学者纷纷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为了进一步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辨证治疗,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例,年龄40岁~76岁,平均年龄(56.8±2.6)岁;脾胃虚弱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45岁~68岁,平均年龄(50.12±2.6)岁;脾胃湿热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9岁~78岁,平均年龄(51.12±3.01)岁。3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 1.2治疗方法 1.2.1中医证候特征主要症状中烧心有73例,占64.03%,嗳气有82例,占71.92%,胃脘堵闷有65例,占57.01%,胃脘胀痛有88例,占77.19%,胃脘胀满有81例,占71.05%,食量减少有34例,占29.82%,食欲减退有39例,占34.21%。在各证候类型中上消化道症状和下消化道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和重叠性,其中重叠频次从高到低为胃脘胀满→胃脘腹胀→胃脘堵闷→嗳气。常见症候类型从多到少依次排列为肝气犯胃证→脾虚气滞证→湿热中阻证→脾胃虚寒证→湿浊中阻证。 1.2.2辨证治疗①脾胃不和组:麦冬、当归、生地黄、党参、枸杞子、陈皮各20g;山楂、天花粉、佛手、半夏、沙参各15g;玉竹、山药、乌梅、香附、麦芽各5g,在沙参麦冬汤或一贯煎的基础上配合太子参、山药、白术、党参益气健脾,配合陈皮、佛手、枳壳、砂仁、半夏、香附等是理气药。②脾胃虚弱组:甘草、桂枝、白术、茯苓、半夏各20g;生姜、枳壳、太子参、当归、砂仁、大枣各15g;陈皮、延胡索、鸡内金、黄芪、黄连、高良姜各5g。上述药物在脾胃虚寒型用黄芪建中汤的基础上加减,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合理用药。③脾胃湿热组:陈皮、苍术、半夏、白术、砂仁、栀子等各20g;蒲公英、紫苏梗、藿香、厚朴、枳壳、香附各15g;丹参、黄芩、薏苡仁、麦芽等各5g,上述药物可将香砂平胃散或二陈汤为基本方,配合紫苏梗、枳壳、柴胡、香附疏通肝气,配合白术、党参健脾。将所有药物放入500mL水中,煎煮0.5h,取300mL汁液,患者分2次服用,每天1剂,连续治疗1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评定: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包括嗳气、腹胀、腹痛、反酸、纳差5项,得分越低,表明症状缓解越好。②胃黏膜组织变化评定:根据我国慢性胃炎会议制定标准,对肠化生、异型增生、炎症、活动性等给予分级,分别为为无、轻度、中度、中毒,分别计为0分、1分、2分、3分,得分越低,表明为胃黏膜组织变化改善越明显。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 2.2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组织变化比较 治疗后,3组患者胃黏膜组织变化积分均低于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多发病和常见病,指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进而导致固有腺体减少且伴有纤维替代、假幽门化生的慢性胃部疾病。中医认为胃在生理上表现为以降为顺,病理上则因滞而病,如情志失调、饮食失节、体质虚弱或是外感六淫等种种因素导致机体寒热失调,气血不和,积聚大量湿瘀病理产物,从而使脾胃升降失和,气机逆乱,引发胃痛和胃胀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3]。该病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主要表现为胃阴虚和脾气虚,而标实则表现为瘀血、气滞和湿热,最直接的发病原因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常见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胃络瘀血、胃阴不足、肝胃不和5种证型。各证型用药特点也不尽相同,例如肝胃不和证以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或四逆散为基本方并配合健脾益气药、活血药;脾胃虚弱者治疗则以香砂六君子汤为基本方并配活血药、理气药;胃阴不足则以沙参麦冬汤为基础并配合益气健脾药、理气药。本文患者经中医辨证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和胃黏膜组织变化积分与治疗前对比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特征各有不同,应根据具体特征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可使用药更加准确、客观且及时。 本文字

文档评论(0)

实用电子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