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班美术活动《小瓢虫》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能用峰折、剪的方法折出瓢虫。
2.能看懂简单的折纸步骤图并进行折叠。
3.体验折纸活动带来的愉悦。
二、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学会峰折。
活动难点:能用峰折的方法折出瓢虫的头部。
三、活动准备:
1.课前学习准备:
能看步骤图折出双正方形;喜欢大自然,对昆虫产生兴趣,重点观察了解瓢虫的特点。
2.教学准备:
(1)瓢虫图片、瓢虫视频;瓢虫范例一个;一份大折纸步骤图,四份小折纸步骤图;峰折教程视频;音乐。
(2)小筐4个;较大方形彩纸20张;剪刀20把;水彩笔。
(3)草地背景;空白的头饰、胸卡。
四、活动过程:
1. 观看瓢虫图片、视频,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回忆经验:“前段时间,我们一起到院子里寻找了小昆虫,看看它们是谁?”出示瓢虫图片。
(2)播放瓢虫视频,了解瓢虫特征。
(3)教师出示瓢虫范例,激发幼儿兴趣:“老师这里也有一只瓢虫,看看它是怎么做出来的?”
2. 结合折纸步骤图和视频,引导幼儿学习折叠瓢虫。
(1)请幼儿自取材料,围坐在桌子四周。
(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折叠“小瓢虫”步骤图,幼儿根据图示自主折叠,教师巡视幼儿完成情况。
(3)引导幼儿看步骤图讨论:第4--6步是怎样折叠的?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两次峰折,其他幼儿模仿学习。教师检查幼儿折叠情况,提醒幼儿两次峰折都要压平。
(4)示范第7、8两步折叠方法,引导幼儿认真观看视频,自己完成折叠、压平,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儿童。
(5)教师示范最后步骤:用剪刀剪出弧形的尾部。请幼儿用小剪刀完成操作。
(6)引导幼儿用水彩笔画出瓢虫的眼睛和身上的7个黑点。
3.幼儿玩“瓢虫吃蚜虫”游戏,体验模仿瓢虫的快乐。
请幼儿选择做头饰或胸卡的方式,展示作品,尝试模仿瓢虫。教师:“你们想不想变成一只小瓢虫,快来试一试吧。”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游戏,进一步体验模仿带来的快乐。
4.结束:请幼儿整理自己的材料。
五、活动延伸:将幼儿的作品和折纸步骤图布置在美工区,请幼儿互相欣赏、继续学习折叠。
中班美术活动《小瓢虫》学情分析
4-5岁幼儿手指动作能力较差,还不能较好地协调动作。而折纸活动能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发展小肌肉灵活性且深受幼儿喜爱。《指南》中指出“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针对幼儿求知欲、好奇心强烈的特点,结合《指南》要求,本次折纸活动中,在遵循中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活动的目标、内容、教学策略、活动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选择和安排,力求以幼儿探讨、尝试在前,教师指导在后的模式,使幼儿在活动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主学习,激发折纸兴趣。
中班幼儿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是经验少,对周围事物非常好奇,加之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活动开始教师通过播放瓢虫视频,让幼儿更清楚直观的了解瓢虫的特点,知道了七星瓢虫是益虫最爱吃蚜虫。在进行本节活动的重点峰折部分时,教师通过自己录制的小视频进行展示,直观形象,又客观具体。
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常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特定角色,因此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幼儿用自己折好的瓢虫扮成“小瓢虫”,和同伴一起玩“消灭蚜虫”的游戏,即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了七星瓢虫的特征,又让幼儿体验了折纸成功带来的成就感,为今后幼儿积极参与折纸等活动做好铺垫。
中班美术活动《小瓢虫》教材分析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折纸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魅力;也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创造性活动。 折纸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之一。它既能锻炼孩子手的矫捷性,成长孩子的目测力、空间想像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形成孩子的几何形体观点,针对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我组织了本次折纸活动《小瓢虫》。
《小瓢虫》是中班上学期主题三“落叶飘飘”次主题“秋虫的歌”中的一节美术活动。在户外游戏时,瓢虫的出现曾带给孩子们无限的乐趣,且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带着疑问,幼儿回家和父母一起寻找了瓢虫的秘密,对瓢虫的生活习性有了初步了解。在本节活动中,通过观看瓢虫视频,教师的引导,使幼儿对瓢虫外形特征有了直观的了解,再通过尝试折叠和扮演瓢虫的过程,激发了幼儿对瓢虫的喜爱之情。较好的达成了探究秋虫的秘密,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的主题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该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好玩的传声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小手爬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身体骨碌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轮子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运馅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幼儿园在哪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梨子小提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吹泡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好长好长的电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气味真正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大吊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小熊家的窗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快乐的皮影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路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长长的街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小精灵的魔法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停车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慢慢长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课堂实录】水果喜乐会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 学前幼儿园_拦路的大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