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和稿件的区别.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作品和稿件的区别 1. 文章和作品的区分,含义方面的 【文章】 基本解释: 1. 原指文辞,现指篇幅不很长而独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报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泛指著作 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每为文章。 3. 比方曲折隐藏的含义 话里有文章 4. 事情;程序 按例文章总得做好 具体解释: 1. 错杂的颜色或花纹。 《墨子·非乐上》:“是故 子墨子 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后汉书·张衡传》:“文章焕以粲烂兮,美纷纭以从风。” 宋 梅尧臣 《赋孔雀送魏生》诗:“一身粲烂文章多,引声笙竽奈远何。” 清 纳兰性德 《五色蝴蝶赋》:“矧彩翼之有斐兮,备文章之自然。” 徐迟 《精神分析》:“可是这匹畜生的身上,金舆错衡,黼黻文章。” 2. 礼乐制度。 《礼记·大传》:“考文章,改正朔。” 郑玄 注:“文章,礼法也。” 孙希旦 集解:“文章,谓礼乐制度。”《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胜利也,焕乎其有文章。” 朱熹 集注:“文章,礼乐法度也。” 唐 韩愈 《读》:“於是 孔子 曰‘吾从 周 ’,谓其文章之盛也。” 严复 《原强》:“其法令文章之事,历变而愈繁。” 3. 指车服旌旗等。古代于其上加彩饰以区分尊卑贵贱。 《左传·隐公五年》:“昭文章,明贵贱。” 杜预 注:“车服旌旗。”《孔子家语·问礼》:“既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别尊卑上下之等。” 4. 文字。 汉 崔瑗 《草书势》:“书契之兴,始自 颉皇 ,写彼鸟迹,以定文章。”《后汉书·董卓传》:“又钱无轮廓文章,不便使用。” 5. 文辞或独立成篇的文字。 《史记·儒林列传序》:“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后汉书·延笃传》:“能著文章,出名京师。” 唐 杜甫 《偶题》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宋 张元干 《陇头泉》词:“视文章,真成小技,要知吾道称尊。” 郭沫若 《蒲剑集·革命诗人屈原》:“人类最后,只要言语,没有文字,到了有文字的创造,才开头用文字纪录言语,便成为所谓文章。” 6. 特指文学作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则确然以文章之事,当具辞义,且有华饰,如文绣矣……然后来不用,但书文章,今通称文学。” 7. 才学。 《后汉书·韩棱传》:“ 肃宗 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寳剑…… 寿 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汉文,宝剑名。 唐 韩愈 《苗氏墓志铭》:“夫人年若干,嫁 河南 法曹 卢府君 ,讳 贻 ,有文章德行。”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少师佯狂》:“时僧 云辨 ,能俗讲,有文章,敏於应对。” 8. 曲折隐晦的含义或情节。 《红楼梦》第十九回:“ 寳玉 听这话里有文章,不觉吃了一惊。”《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阎二 先生听到‘报效’二字,便晓得其中另有文章。” 9. 指办法或点子。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其次回:“ 康顺风 兴奋地拍手说:‘哈哈!还是老兄肚子里文章多,就照这办!’” 【作品】 基本解释: 文学艺术制造的成品 具体解释: 指文学艺术创作的成品。 鲁迅 《集外集拾遗·告白》:“本集全仗国内木刻家帮助,以作品印本见寄,拟选印者由本社通知,借用原版。” 郭沫若 《今译·后记》:“《九歌》和 屈原 身世无直接关联,情调糊涂而小巧,可能是 屈原 年轻得意时的作品。” 2. 稿件的区分 稿件的来源及处理方法组稿 指选题确定后特色适当著译者约请撰写、翻译书稿,是编辑部自动向著译者约稿,以区分于自然来稿(投稿)。 组稿目的在于按出版社方针任务或报道意图,保证获得高质量的稿件。遴选合适著译者是保证书稿质量的打算性环节。 组稿活动过程,包括从确定著译者开头,经一系列的磋商联系工作,帮助著译者按选题商定的编写意图进行写作,直至符合要求的稿件完成,送到编辑部为止。 编辑在接受组稿任务后,首先要了解这一选题的意图,明确本书的内容大要、篇幅大小、深浅程度、读者对象、交稿时间等要求(因组稿人往往不是选题提出人),然后遴选适当的执笔人。 在初步征得著译者同意后,再与他们一道讨论确定编写提纲。如著译者是初次著译,编辑部对他不太了解, 可以请他试写或试译,俊试写试译通过,便发出正式约稿函或签订约稿合同。 在此后的写作过程中,仍须不断了解著译

文档评论(0)

小文文小库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