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十八描第1页/共57页会计学第2页/共57页一、概念二、种类1、高古游丝描 10、战笔水纹描2、琴弦描 11、行云流水描3、铁线描 12、钉头鼠尾描4、曹衣描 13、橛头钉描5、柳叶描 14、枯柴描6、蚂蝗描 15、减笔描7、枣核描 16、蚯蚓描8、竹叶描 17、橄榄描9、折芦描 18、混描三、讲一讲、练一练、评一评第3页/共57页一、概 念中国画家以线条勾画物象时所使用的描线方法。常用于描绘衣纹、云、水。古代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画家所形成的表现方法不同,因而其线条的用笔力度、笔迹形态也各具特点。明清以来,有人总结不同的勾线方法,归纳为十八种,称为“十八描”。第4页/共57页中国画的线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线条,它首先具有书写性。中国画和中国书法的同源性体现在线条表现的一致性上,一条线画出,应具有虚实、粗细、轻重、缓急......既有行笔要求,也有线的形态要求,同时还能动地表现了作画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到表达结构,是该虚入还是实入,是该实出还是虚出,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而且,不同的人物性格、年龄,不同的衣服质地,也要采用不同的线条。第5页/共57页1、高古游丝描 特点:亦称“春蚕吐丝描”,线条描法形游丝,中锋笔尖圆匀细描,秀劲古逸,故名。代表作品: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知识链接: 顾恺之,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擅画人物画,并且注重人物神情的描绘,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第6页/共57页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第7页/共57页第8页/共57页第9页/共57页2、琴弦描特点:线条外形平直、挺成,形如琴弦。 此描法适合于表现丝绢质地垂降衣纹。代表作品:唐 张萱《捣练图》,周昉《簪花仕女图》第10页/共57页唐 张萱 《捣练图》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图》第11页/共57页第12页/共57页第13页/共57页3、铁线描特点:线条外形状如铁丝。是一种没有粗细变化,粗硬道劲有力的圆笔线条,适合表现硬质布料。代表作品: 元 《永乐宫壁画》第14页/共57页第15页/共57页 《永乐宫壁画》局部第16页/共57页第17页/共57页第18页/共57页第19页/共57页4、曹衣描特点: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知识链接:“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衣描,又称“曹衣出水”、“曹家样”,曹仲达,北齐画家,他的人物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冒出之感,故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唐,吴道子,是个道士,又名道玄。他的人物画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被称作“吴家样”。代表作:《天王送子图》第20页/共57页第21页/共57页5、柳叶描特点: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代表作品: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唐 敦煌《维摩经变图》第22页/共57页《送子天王图》局部第23页/共57页第24页/共57页6、蚂蝗描特点:其线条用笔外形近似蚂蝗(学名“水侄”),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后人因之命名。第25页/共57页7、枣核描特点: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多表现麻布质感衣纹,故名。代表作品: 清 罗聘:《丁敬像》第26页/共57页8、竹叶描特点: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其线条近似竹叶,因而得名。代表作品: 清 禹之鼎芭蕉仕女图》 第27页/共57页9、折芦描特点:其线条形似芦叶折转,用笔粗,而转折多为方角,多呈直线,画家梁楷多用。代表作品:梁楷《六祖撕经图》属此一描法典型。其衣纹方棱削劲、锐利,给人以刚劲、强烈之感。 宋 李唐《采薇图》 第28页/共57页宋 李唐《采薇图》局部 第29页/共57页10、战笔水纹描特点:战笔亦称“颤笔”,就是颤动着行笔,以取得线条遒劲的效果,使画面表现出一种涩势。 遒劲:指书法用笔,出来的线条不软,不滑,不弱等。遒劲线条要如锥画沙,屋漏痕,折钗股,亦即一根线中必须耐人寻味,线条里面有东西-----里面包含了线条的浓淡、枯湿、燥润、虚实、节奏等各种变化。代表作品:五代 周文矩《重屏绘棋图》、《文苑图》其衣纹线条简细、流利,呈曲折战颤。第30页/共57页 五代 周文矩《文苑图》第31页/共57页11、行云流水描特点:其线条有流动之感,状如行云流水,故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