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拔罐
◎ 拔罐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拔罐疗法又称为 火罐法 吸筒法 ,是指运用各种罐具,经
过排除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皮肤表面,通过局
部的负压和温热作用,引起局部组织充血和皮内轻微的郁
血,促使该处的经络通畅,气血旺盛,以刺激经络腧穴或拔
毒排脓,从而达到相应治疗作用的一种常用的外治方法。具
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退热、祛风、散寒、除
湿、拔毒等作用,广泛地运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皮
肤、五官等科症病的治疗。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器具
经济、疗效迅速、使用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为广大医务
工作者及民间所习用。因此它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加以研究提
高的传统医疗方法。
拔罐疗法简史 :
拔罐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
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我国现在最古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
中。如在治疗痔疮时 #8230;#8230; 以小角角之
#8230;#8230; 吹而张角,系以小绳,剖以刀
#8230;#8230; 。这说明当时的角法是治疗描述,但从 角
之 与 张角 等字义分析, 不难知道, 早在先秦时期便已有应
用负压原理的角法治疗疾病了(因古人是用动物的角作为治
疗工具的,故称 角法 )
公元 281 至 361 年间,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以制
成罐状的兽角拔脓血, 治疗疮疡的记载。 在南北朝时期的 《姚
化方》 中则有 若发肿至坚而有根者, 名曰石痈, 当上炙百壮
#8230;#8230; 痈疽、瘤石、结筋、瘰疠皆不可就针角,针
角者,少有不及祸者也 的记载。 显然这段记载是作为针角疗
法的禁忌症提出来的,缺少在方式、方法上进一步的说明。
但从日本医家丹波康赖撰于公元 982 年的《医心方》中可以
得到补充。其在治疗足肿病时指出: 若在深处,亦破之,而
角嗽去恶血。 在古代 破 是 砭 的同义词。从而不难了解,
所谓有针角,是先在疾病病变处施以针刺,然后再给予角的
一种综合性排脓措施。由此可见当时针角的临床适应症,原
是治疗软组织化脓性疾患的。而对于软组织的非化脓性疾
患,如肿瘤、淋巴结核、血管疾患等均列为针角的禁忌症,
非但起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反而会加重疾病的发展。这一
时期的针法较之初期的角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
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为现代刺血拔罐法和针罐法奠定了
基础。
唐代,角法的适应症范围进一步扩大,器具也由竹筒代替了
兽角,同时显露出现代水罐法的雏形。至公元八世纪,王焘
在《外台秘要》中记载:患痨瘵等病 #8230;#8230; 即以墨
点上记之,取三指大青竹筒,长寸许,一头留节,无节头则
削令薄似剑,煮此筒数沸,及热出筒,笼墨处按之,无节头
则削令薄破所角处,又煮筒以重角之,当出黄白赤水,次有
脓出,亦有虫出者,数数如此角之,令恶物出尽,乃除,当
目明身轻也。此外, 《古今录验》也有使用角法治蝎蜇伤的
记载。
公元 624 年,唐继隋制设 太医署 、将学生分为医、针、按
摩、咒禁四科,其中医科又分为体疗(内科) 、疮肿(外科)、
少儿(儿科) 、耳目口齿、角法五科,角法一科的学制定为 3
年。由此可见角法的治疗范围已远远超过拔毒吸脓之外科病
证,且从理论到临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医学教育机构
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宋代角法中有水角及水银的记载。这两种角的基本方法是把
病人的患部置于事先挖好并放入水或水银的坑上,然后再加
以角的方法。这样便可角出脓血,并使流入角器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