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phybasic南信工云降水课件解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习题 1. Cloudy air consists of dry air, water vapor, and cloud droplets. In a particular cloud volume, there are 200 droplets pre cubic centimeter, all of the same size, with a radius of 10 μm. The temperature is 10oC and the pressure is 80 kPa. Determine the following properties of the cloud: (a) The mass of cloud water per unit volume. (b) The mass of water vapor per unit volume. (c) The mass of dry air per unit volume. (d) The mean distance between the droplets. *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空中水分变化 气候性水汽辐合区: 年总水汽通量的垂直积分和水平散度 *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空中水分变化 气候性水汽辐合区: 正散度区:水汽辐散区,水汽向外扩散,云雨较少 北半球正散度区,即水汽辐散区多位于20-40°N左右,与副高带有关。但我国长江中下游位于副高带,但为水汽辐合区(季风)。 水汽辐合区:多位于赤道区附近以及40-60°N,分别与赤道辐合带和极锋有关。 稳定 *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空中水分变化 天气性水汽辐合区 日、时水汽通量资料积分到500hPa 相对前者,有移动性 湿平流区 热力辐合区 气流阻障区 气旋性涡度增强区 中空热力抽吸区 中高空动力抽吸区 气流的垂直辐合区 *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降温机制 *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 降温机制 绝热降温(冷却): 设一湿空气块,在它达到饱和以前绝热上升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98℃(干绝热递减率) 露点温度大约降低0.15~0.20℃,比气温降低慢得多。 所以只要空气上升得足够高,空气温度最终会降低到等于其露点温度,这时湿空气达到饱和,这个高度称为抬升凝结高度,再上升冷却就会发生水汽凝结,从而形成云。 *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绝热降温 绝热降温(Adiabatic Cooling) 由于凝结释放潜热,含云湿空气的温度上升冷却率(湿绝热递减率)就要变小,变小的程度视空气温度和湿度、气压等状态而异。 在空气暖湿的情况下,它大约是干绝热递减率的一半多一些(0.6℃/100米左右)。在气温很低(水汽很少)的场合,例如在对流层上部或高纬度地区,这两种递减率相差不大。 *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绝热降温 * 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绝热降温 上升绝热膨胀冷却: 热力性: 对流抬升:积状云 * 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绝热降温 上升绝热膨胀冷却: 动力性: 地形抬升:层状云、上坡雾 锋面抬升,多形成层状云 重力波(开尔文-赫姆霍兹波):波状云 *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绝热降温 上升绝热膨胀冷却: 热力+动力 低空辐合:ICTZ 热力、动力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如热力上升的云可因上空稳定层阻挡而平衍为稳定性云,动力抬升的云可因潜热释放而产生对流。 * 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非绝热降温 辐射降温: ????????????????????????????? *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非绝热降温 辐射降温: 单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云很少 在云层形成后,由于云体的长波辐射很强,云顶强烈冷却,可使云层加厚,并在地面长波辐射使云底增暖的联合作用下使云层内形成不稳定层结而使云变形,层状云系中夜间有时会激发对流云活动,一些强对流风暴系统夜间常常加强或猛烈发展与云顶辐射冷却效应有关。 此外,辐射冷却可形成辐射雾、露、霜 *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非绝热降温 辐射降温:辐射雾 *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七点 四十九分。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非绝热降温 (等压)水平混合降温 两空气

文档评论(0)

Epipha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