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娜卡列尼娜
重庆大学
课程名称: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指导老师:熊阳 班级序号:17
作业名:《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专业:工程造价 日期:2021.03.21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摘要:《安娜卡列尼娜》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1】
关键词:安娜,爱情,矛盾,独立
安娜的形象在托尔斯泰创作过程中有过极大变化:从一个低级趣味的失足女人改写成真诚、严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女性。托尔斯泰通过安娜的爱情、家庭悲剧寄寓了他对当时动荡的俄国社会中人的命运和伦理道德准则的思考。作家歌颂人的生命力,赞扬人性的合理要求;同时,他又坚决否定一切政治、社会活动对改善人们命运的作用,强调母亲--妇女天职的重要性。作家世界观的矛盾构成安娜形象的复杂性。一百多年来各国作家按自己的理解把安娜搬上舞台、银幕、荧光屏。安娜形象一直激动着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读者,这正说明安娜形象的艺术生命力是不朽的。
看完这整本书后,我知道在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安娜美丽端庄、高贵典雅、聪慧善良、自然真诚、又富有激情,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美貌和深刻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思想、感情、才智、品德等方面都远远高于当时一般的贵族妇女。同时安娜也是一个矛盾体,她虽然追求爱情自由、个性解放,但是她又始终挣脱不了贵族社会从法律、宗教、舆论等方面加在她精神上的枷锁。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存在,使得安娜渐渐的产生了对爱情的危机感、对生活的恐惧感,最终她才会选择以卧轨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而小说中安娜的命运中充满了矛盾,她一方面觉得生活很枯燥、乏味,不想在虚伪的上流社会,另一方面她想追求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爱情。她在这样的感情冲突中把握不住方向。见到丈夫和儿子后,她都有了异样的感觉。在内心深处,作为子的她与作为独立女性的她为丈夫争辩起来:“他毕竟是个好人,正直、善良,事业上有成就。”“可是他的耳朵怎么显得这样怪呀”。【2】安娜见到沃伦斯基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她,然而她知道她是一个已婚妇女,她不能让自己这样放纵下去。所以她控制自己不去想,不去念,不去接触沃伦斯。但是当沃伦斯基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她的眼前,一次又一次地来撩拨她时,她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深处的爱意了。就在那一瞬间她无奈而又高兴,压抑而痛苦的对沃伦斯说:“不,我不要你离开。”但是在安娜和沃伦斯基第一次互相拥有之后,她并没有特别幸福的感觉。相反,她感到罪孽深重,又害怕又恶心。起先她把脸藏起来,一句话也不说,后来脸上露出冷漠绝望的神情。“她觉得无法用语言表达那种又羞愧又兴奋又恐惧的心情”。【3】这是她想要追求自己的爱情与道德伦理约束之间的矛盾。但最终她勇敢地选择了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她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毅然与
渥伦斯基相爱,她抛弃了家庭,抛弃了孩子。起初安娜对于她的家庭、孩子也心存愧疚,安娜在难产快死的时候,说出过她真正的心里话。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丈夫的愧疚,对往事的悔恨,叫丈夫饶恕她,而他丈夫,那个富有同情心男人,也确实原谅了她。她说:“在我心里有个魔鬼,她随时会占据我,另外一个那不是我,我知道”。【4】可是后来,安娜为了爱情抛弃一切,她敢于向大众公开她与渥伦斯基的爱,公然挑战当时的社会制度,也敢于抛弃她原有的一切。但最后却换回来一个自杀的下场。
无疑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幸福的。我们有自由追求爱情的权利,有能让我们个性解放的平台。但是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也就是安娜生活的那个时代,就没有我们那么幸运了。生于贵族家庭的安娜,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当时贵族社会繁琐而虚伪的礼仪规矩所教导。在那个时候,妇女也没有什么实际的自由,她们依旧受到封建的规矩束缚,依旧生活得像一个没有自我,只有家庭的家庭妇女。她们依旧出门的时候要带着面纱,依旧要遵守丈夫的话,不能做出让家庭蒙羞的事,哪怕一点点差错也不许。她们也没有自己的事业,只能依靠丈夫和娘家而活。我认为恰恰是当时的环境导致安娜的死。
当安娜抛弃了一切,与沃伦斯基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由于被当时的社会所不容,面对外界的质疑、嘲笑、厌恶,安娜很快被妒忌、猜忌、失落、孤寂、恐惧、空虚、无聊、厌烦、绝望等包围。不停的争吵开始成为家常便饭。托尔斯泰对安娜后期的蜗居生活描写得非常细腻真实,使得那些多愁善感的读者要么长吁短叹,要么一掬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