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艺术审美与审丑.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方现代艺术的审美与审丑 审美与审丑,一言以蔽之,就是在文艺创作中如何来认识、界定和表现美与丑的问题。 审美与审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它的形成、 发展变化都带有自身民族性的特点, 受制于一定 阶段的社会经济、 政治和文化的发展状况, 因此, 西方现代艺术中对美丑关系的认识及其在 艺术创作中的投射,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转换过程。 西方近两千年的历史中, 唯美是从的基本倾向基本没有被扳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对丑的 摹仿能引来滑稽可笑的效果, 是喜剧的主要特点。 康德则提出崇高的概念, 认为那些能被转 化为崇高的丑才被允许有存在的权利。 他们都没有认识到丑的真正价值, 更奢谈以丑为美了。 但丁的 《神曲》虽然描绘了人类精神在沉迷惨淡的地狱里可怕的经历, 但最终展示的是一个 处在永恒光明中的人类前景,即使在地狱阴暗的世界里,也没有失去美的崇高形象。 直到 1853 年,德国哲学家兼美学家卡尔·罗森克兰茨在他出版的《丑的美学》 (Aesthetics of the Ugly )一书中认为: “丑是一种轮廓鲜明的对象材料,不在美的范围以内, 因而需要另外加以论述,但又始终决定于对美的相关性,因而也属于美学理论的范围。 ”在 美学理论上开始为丑立言。 在 19 世纪中叶开始, 美丑开始了博弈的时代。 在欧洲的文艺创 作中, 丑明显增加了分量, 文艺创作者的审美观开始发生变化。 雨果提出丑在表现宽广的客 观世界和社会人生中的作用,他认为: “美只有一种典型,丑却千变万化。因为,从情理上 说,美呈现给我们一个完全的、 但却和我们一样有限的整体。 而我们称之为丑的那种东西则 相反, 它是我们所没有认识的那个庞然整体的一部分, 它与整个万物协调和谐, 而不是与人 协调和谐。 这就是为什么它经常不断向我们呈现出崭新的、 然而不完整的面貌的道理。 高呼 “上帝死了”的尼采说得更加直接: “无论在造型艺术还是音乐和诗歌中,除了美丽灵魂的 艺术外, 还有着丑恶灵魂的艺术; 也许正是这种艺术最能达到艺术的最强烈效果, 令心灵破 碎,顽石移动,禽兽变人。 ”但在那个时代的社会气氛中,丑还不能光明正大地登堂入室。 时间的车轮驶进 20 世纪,审美观念在西方有了根本性的逆转,审美开始向审丑转换, 审丑甚至以丑为美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西方世界的工业和科技革命使现代人迅速被异化和边 缘化,人被日益囿于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社会机器中而失去了独立人格和自我支配的人性品 格;两次世界大战和继之而来的冷战更是粉碎了人类玫瑰色的理想, 出现了一大批以非理性 反理性为内涵的哲学思潮。资本主义社会 “非人”的一面已充分暴露出来。社会正走向全面 异化 , 就像尼采所宣布的那样“上帝已死” ,“一切价值重估” 。现代主义艺术家们开始认识 到 , 社会现实在本质上是不可救药的丑陋 , 如果艺术家继续像以往那样以创造美为己任 , 那 就是在欺骗大众和粉饰社会。 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对传统价值观念和信仰产生质疑, 人类文明 史进入一个怀疑与解构的时代。 毫无疑问,曾经根深蒂固的审 “美”情结也遭到根本性的动 摇。整个 20 世纪,西方的艺术殿堂里充斥着丑的灵魂。 霍丁在《现代艺术美学》一文中曾说: “希腊古典艺术理想美的

文档评论(0)

洋洋倩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