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类学下》7-蕨类植物.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蕨类-菜泥蕨 裸蕨 鳞木-封印木 芦木类 古蕨 第五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 第一节 维管束植物特征 主要内容: 维管束植物的概念、特征;进化关系 重点:维管束植物特征 难点:进化关系 一、维管束植物的概念、特征 (一)维管束植物的概念 1.概念: 具有维管系统的植物叫维管植物。 2.维管束植物所包括的类群是: 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3.特征: 具有较发达的中柱; 孢子体占优势 二、中柱与进化的关系 (一)维管系统的出现 提高输送效率 提高机械抗性 (二)中柱类型 单中柱、外韧管壮中柱较原始 真中柱和散生中柱比较进化; 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真中柱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 主要内容: 蕨类形态特征; 蕨类生活史; 蕨类主要类群识别。 重点:蕨类主要类群识别 难点: 蕨类形态特征;蕨类生活史 一、蕨类的形态特征 (一)中柱类型: 原生、管状、网状、多环中柱; (二)毛的类型: (三)根、茎、叶 有根、茎、叶分化 小型叶:原始,茎表皮细胞突起产生 大型叶:有叶柄、叶脉分支,较进化 营养叶、孢子叶;异型叶、同型叶 (四)叶脉、胞子囊、孢子囊开裂方式; (五) 管胞形态 主要为环纹、螺纹、梯纹 二、蕨类的生活史 ; 三、蕨类植物分类 (一)基本资料: 全球12000种,我国2600种; 秦仁昌系统:5亚门11目67科222属; (二)主要类群识别 1.石松亚门Lycophytina (1)石松Lycopodium clavatium 石松目:石炭纪出现,二叠纪衰退 石松:茎二叉分支, 叶螺旋状排列、针形; (2)卷柏目 卷柏Selaginella tamariscina 江南卷柏; 中华卷柏 2 水韭亚门Isoephytina (1)特征: 茎粗短,块茎状; 原生中柱,螺纹或网纹管胞; 精子具鞭毛 (2)中华水韭: 3 松叶蕨亚门Psilophytina (1)特征 具匍匐根状茎和直立气生枝 假根,无叶脉或单叶脉 (2)松叶蕨; 4 契叶亚门Sphenophytina (1)特征 有根、茎、叶分化; 茎节中空、茎有纵肋; 管状中柱;叶轮生成鞘状。 (2)节节草: (3)问荆 5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1)特征 有根、茎、叶分化 原生中柱,具叶隙 大型叶 (2)主要类群 厚囊蕨纲: 原始薄囊蕨纲: 薄囊蕨纲: (3)薄囊蕨纲的三个目 水龙骨目: 苹目: 槐叶苹目: 6 古蕨介绍 (1)概念:古蕨指石炭纪→泥盆纪化石 (2)主要类群 松叶蕨亚门的菜泥蕨属、裸蕨属; 石松亚门的鳞木属、封印木属; 契叶亚门的芦木属; 7 蕨类植物的起源、演化 (1)起源 志留纪的裸蕨; 起源于绿藻:叶绿素、淀粉相同 起源于褐藻:配子体相似 (2)演化 共同起源,沿石松类、木贼类、真蕨类演化 裸蕨→刺石松→现代石松 裸蕨→古芦木→现代木贼类 裸蕨→古蕨→真蕨;古蕨→裸子植物; 中柱类型 多环中柱 蕨类鳞片、毛的类型 孢子囊形态 孢子开裂方式 蕨类生活史 石松类群 卷柏类群 水韭类群 松叶蕨类群 木贼、节节草 厚囊蕨纲类群 原始薄囊蕨纲类群 薄囊蕨纲类群 水龙骨目-蚌壳蕨 苹目-苹 槐叶苹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