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教学实录
十六年前的回忆
谈回忆,拉近时空距离,理清课文脉络。
1、读课题,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师:(B:板书课题)请看课题中的“忆”字,左边是竖心旁,回忆就是一次心灵之旅,右边的“乙”字让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一个和回忆有关的词语——牵肠挂肚。值得回忆的人和事,不就是我们难以磨灭的牵挂吗?请大家朗读课题。(齐读课题)师:请读出这段回忆离作者写作时间的久远。(重读“十六”)师:学贵有疑。围绕着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生:十六年前,究竟是哪一年呢?回忆的是谁呢?回忆的是哪些事呢?师:“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啊!问题提得好,答案就在文中找。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到一段能作为答案的话,读一读。相信读过课文后,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生:(浏览后齐读第一段)十六年就是1924年的4月28日,回忆的是李大钊的被难经过。师:那什么是“被难”呢?
生:答不上……师:好,又产生问题了。看来问题即可以是关乎课文内容等的大方面,也可以是关乎词句理解的小细节。关于这个词的理解,只要试着用一个词替代就好理解了,“代入”,这就是解词的方法
生:受难,遇害,被害……
2、谈回忆,让尘封的往事清晰。师:回忆可以是模糊的,也可以是清晰的。你感觉本文中那段十六年前尘封的往事是否清晰?如果清晰,有哪些佐证呢?生:(生自读课文,以证明回忆的清晰,师随点评,归纳)师:十六年了,可是父亲的衣着,神态,动作,语言(B:板书:衣着,神态,动作,语言)却历历在目,宛如昨日。这些细节的描写确实给我们清晰感,但是这还不够,这充其量只能算是散碎的记忆,如果没有拼接在一起,回忆还是显得支离破碎的。大家发现作者是如何拼接这些记忆碎片的吗?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呢?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师:对的!时间顺序。准确地说是按“被捕前——被捕时——庭审上——被害”的时间顺序划分课文段落。(课件出示)
P被捕前——被捕时——庭审上——被害(课件出示)
生:P被捕前2——7;被捕时8——17;庭审上18——28;被害29——32二、抓神态,解读人物内心,探访伟岸身躯。1、删繁就简,突出品读重点。师:请大家再次默读全文,看一看本文在关于父亲的文字描写中,有哪些是自己一读就懂的,有哪些是需要大家一起研讨的。生:(默读讨论后)关于李大钊的衣着,动作,语言,我们一读就懂,可是文中有几处关于李大钊的神态描写,我们感觉有些玄妙。师:请大家朗读自己能懂的部分,要让别人能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你对这些文字的理解,这也就叫做带着感情读。读后,再用线条画出李大钊的神态描写。(读文,画文)2、研读疑点,走进人物内心。
(1)联系上下文,研读第一处神态描写(课件出示)(齐读)
P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打过我们。师:找一找,父亲在那段时间里,对待子女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从不打骂子女的父亲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读一读“被捕前”的部分,试在这部分文字中找到答案(生读2—7段)生:父亲不希望家人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危险工作,他是为了保护家人。师:你从此处的对比描写,能品味出作为父亲的李大钊,有哪些地方值得你敬佩的呢?(关心家人,对亲人、工作有责任心)师: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2——7自然段(齐读)
(2)寻“枪”而入,研读第二处神态描写(课件出示)(齐读)
P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向外走去。师:在此处的描写中,李大钊还是显得那么镇定,但大家一定注意到,他掏出了一把闪亮的小手枪,他要干什么呢?这神态和动作之间似乎有些矛盾。请大家看看8——17自然段,你会发现在“被捕时”这部分文字中,出现了多出关于“手枪”的描写。找出来,做上记号,再读一读。(生读2—7段)生1:“短短的一段新闻……纷乱的喊叫”。
生2:“他们每人拿着……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生3:“看好,别让他自杀……把手枪夺过来”。
生4:“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搜了一遍”。 (课件出示)
P“短短的一段新闻……纷乱的喊叫”。
“他们每人拿着……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看好,别让他自杀……把手枪夺过来”。
“他们夺下父亲的手枪……搜了一遍”。
师:现在知道李大钊掏出了一把闪亮的小手枪时候看似有些矛盾的神态和动作的缘由了吧!
生:是为了在万不得已的时候自杀!师:你是如何作出这样的判断的?生:A他早就听到外面的嘈杂声,枪声,敌众我寡,此时硬拼是无济于事的;B敌人每人一把手枪,而父亲只是一只闪亮的小手枪,武力反抗是没有结果的;C父亲的小手枪擦得闪亮,说明父亲早有准备英勇就义;D从敌人的夺枪言行中也能感受到.……师:分析得好。此时,你是否更加钦佩李大钊了?(是的)
师:钦佩他的什么呢?生:他有一种对革命事业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
师:带着你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8——17自然段。(齐读)(3)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办公楼空调系统的高效维护方案.docx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利用本地农村乡土资源助推美术教学的研究》研究报告.doc
- 市委党校物业管理服务总体方案.doc VIP
- 国有企业合规管理办法.pdf VIP
- 2024《盒马鲜生冷供应链物流成本现状、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11000字.docx
- 机器视觉软件:Basler二次开发_(3).Basler相机驱动与SDK安装.docx
-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下册单元任务与人文主题 复习梳理.docx
- 2019年重庆市高职分类招生考试(中职类)药剂类真题.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