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docVIP

广西桂林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3 页 广西桂林十八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带答案解析+详解点睛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简答题 xx题 xx题 xx题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第 1 题: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时期。下列项中,不能反映这一时期历史特征的是 A.“道术将为天下裂’’ B.“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上下相诈,公田不治” D.“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答案解析】D 【详解】D项意为不使用刑法和政令而天下安定,不用军队就能称王天下,不符合春秋战国社会变革时期社会需要,符合题意,故选D;“道术将为天下裂”意味着王官之学向诸子之学的转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出自《论谓》: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候出。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礼乐制度被破坏,符合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明井田制已有瓦解的迹象,私田出现,符合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 第 2 题:下图为青铜盘,内盘底铸有铭文18行,284字,是周代微氏家族一名叫墙的史官作盘并记述,称为“史墙盘”;前段铭文颂扬文、武、成、康、昭、穆六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和作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添了西周微氏家族的研究史料 B.可为西周制度研究提供文物证据 C.反映民营手工业不断发展的证据 D.铭文记载可与《诗经》相互印证 【答案解析】C 【详解】材料反映了该青铜盘是用来颂扬王室功绩、微氏家族和作本盘者自身六代事迹。而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但材料中的青铜盘并不是用来消费的,因此不属于民营手工业品。C符合题意;青铜盘中对微氏家族的事迹的记载可作为研究史料,A不符合题意;该青铜盘是西周时期的产物,并且记载了周王的功绩,因此可以作为研究西周制度的文物证据,B不符合题意;《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其中包含了对周王的颂扬,可与该铭文相互印证,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第 3 题: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 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 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 【答案解析】A 【详解】明清瓷器绘画中出现了大量与儒家所倡导的忠、孝、节、义有关的题材,这与理学的影响有关,反映出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A正确;材料所涉及的瓷器绘画中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政府的行为,因此无法体现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价值,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影响,而不是手工艺品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排除D项。 第 4 题:下表反映了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这一命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我国古代外来农作物名称的变化 时期 名称 秦汉——唐宋 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胡瓜(黄瓜) 唐宋——明清 番薯、番茄、番椒、番豆(花生) 清以后 洋椒、洋芋、洋葱、洋白菜 A.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 B.贸易体系的逐步转换 C.天下观念的不断改变 D.朝贡关系的强弱变化 【答案解析】B 【详解】据表格内容可知,我国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上由多用“胡”到多用“番”再到多用“洋”,反映了我国对其他民族态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基于贸易体系的转变,即由朝贡贸易到近代化的商品贸易的变化,故B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A项;清以后外来农作物多用“洋”,实际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华夷”观念和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关系被打破,而不是改变,排除CD两项。故选B。 第 5 题:1906年,上海《女子世界》不仅发起了男女双方通过报刊上预留的通讯信息进行书信往来,最后缔结婚姻的“通信订婚法”,且刊登了自由恋爱的某男士给女土的一封信。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传统婚姻遭到人们强烈抵制 B.报刊以宣扬新风尚为宗旨 C.政治变革l第 7 题: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环太平洋经济圈迅速崛起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海网络科技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从事文档编辑设计整理。

认证主体邢台市文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30503MA0EUND17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